什么是“天窗字”?在“天窗字”里,文人的智慧和幽默凸显风骚

2020-09-13 20:34:23 作者: 什么是“天窗

在翻印的古版书中,对古书中残缺的字或模糊不清无法辨认的字(如汉代瓦当文字“四方□服”),或不便于见诸现代读者的内容(如《金瓶梅》、《三言》中的色情文字),往往用特殊的符号“□”或者“〇”、“△”来代替。这个特殊的符号就是天窗字,也称虚缺号。

古典书籍

天窗字的形式一般为一个正方形(□)。一个天窗字仅代表一个字,占一个字的格子,它的个数与缺失字数相等。目的是为了文章表达的准确性。

如1997年3月11日《光明日报》的报道:1974年西安柴油机械厂内发现梵文陀罗尼纸本单页印刷品,出自唐墓,上有竖行墨书“吴德□福”四字,所缺的字估计是“冥”。

隶书王勃滕王阁诗

又如郑振铎主编的《世界文库•金瓶梅词话》中写有:当下二人□□□□,正欲各整衣襟。

除此之外,有时作者出于某种原因,在诗文中故意留下若干天窗字,文人的智慧和幽默凸显风骚。所以,我们欣赏古今文学作品遇到天窗字时,可以猜测把玩一番,细细体味作者的良苦用心。

唐高宗时,洪州官吏于滕王阁大宴宾客,王勃南下寻父路过其间,参与宴会,即席作成千古绝唱《滕王阁序》。随后又一气呵成写了《滕王阁》诗,最后两句是:“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自流。”王勃写罢,将笔一扔,扬长而去。

才华横溢的王勃

在场的不少人平日也称得上是文章妙手,却没有一个猜得透这个天窗字,有的说是“水”,有的说是“独”,还有的说是“一”。但都未见神韵,被众人否定了。

于是,他们派人快马追问王勃,王勃告诉来人:“那个字不是空着吗?是个‘空’字啊!”在这里,诗人把对长江秋水的凭祭、对不学无术者的轻蔑、对怀才不遇的牢骚,都放到了一个天窗里。

古代辉煌的滕王阁

宋代的苏轼、黄庭坚、秦少游和佛印一起外出春游,在一座寺庙的墙壁上看见题有唐代诗人杜甫的诗《曲江春雨》。因为年代久远,其中一句“林花着雨胭脂□”的最后一个字缺损了,有人就提议补上这个字,随后各自琢磨起来。

苏轼首先吟出:“林花着雨胭脂润。”黄庭坚接着吟道:“林花着雨胭脂老。”秦少游随后说:林花着雨胭脂嫩。”佛印则说:“林花着雨胭脂落 。”四人所补的字恰好体现了各自的身份,黄庭坚年纪最大,用“老”;秦少游最小,用“嫩”;苏轼正当中年,用“润”;佛印是出家人,用“落”。

苏东坡与佛印

四人各持己见,互不相让,最后找出杜甫的原诗对照,却是个普普通通的“湿”字。四人品味了一番,一致认为还是杜甫用的“湿”字最恰切。

明代诗人李东阳小时候聪颖过人,一次与小伙伴放风筝,不慎断线,风筝落入了某员外的庭院里。李东阳大胆入院讨取风筝,员外要求对对子,对得上才还他。

放风筝

员外出的上联是“童子六七人,毋如尔狡”。李东阳略思片刻,答道:“员外二千石,莫若公□。”这个有意空缺的字,可用“廉”,也可用“贪”,视员外归不归还风筝而定。员外惊喜,赞许李东阳对得好,并归还了风筝。

另一个特殊、且与天窗字很相似的符号是隐讳号。隐讳号和天窗字都有省去或者代替文字的作用,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常常容易将它们混淆。

民国老报纸

隐讳号用来代替不愿或不便写出来的字或词。这些字或词之所以不方便写出来,有的是为了保密的需求要求模糊处理,有的是回避一些污秽的字或词,有的是泛指一些事物,还有的是对地点、日期、数字进行特殊处理。,隐讳号一般用“×”表示。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