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遍布全球,仍不忘祖,中华文明的生命力到底有多顽强?

2020-09-10 05:24:27 作者: 客家遍布全球

正是由以宋明理学为代表的客家文化思想,所发展、突出的儒家整体本位主义精神,强有力地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形成中华民族的强大内向凝聚力、整体生命力,形成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地克服内部忧患、抵抗外来侵略的整体坚强意志和自强不息精神,从而使中华民族文明的巨大实体延续几千年而不衰。

民系是对一个民族内部分支的称谓,民系的主要表现是要有同类的语言、文化、风俗,彼此区域认同。这一概念由广东学者罗香林首创于20世纪30年代,以此来准确描述汉民族因时代环境的变迁逐渐分化,形成微有不同的亚文化群体。

客家民系属于汉族的支脉,客家作为南方汉族的一支,全球共有8000万人,除中国外还广泛分布于亚洲、美洲、欧洲、澳洲等地。

客家民系在发展演进过程中,在继承发扬古代中华传统文明的基础上,南北文化不断融合,形成了更加富有民族生命力的客家文化,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客家民系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结果,从中可以看出中华文明生命力之强劲不衰。

一、南下作“客”

公元 300 年,西晋赵王司马伦杀贾南风,随后,8个同姓王互相征讨,祸害朝纲长达16年之久。在此期间,公元 304年,氐族人在成都拥兵为王,匈奴人建立前赵政权,五胡乱华自此开始,中国陷入南北分裂的局面,直到589年隋灭陈之战后,中国南北才再度统一。

客家先民在南迁徙中历经艰辛,与土著时而会发生争斗,还要以自己的方式影响着土著人群,面对这种陌生环境还必须要进行心理调整,客家民系在这种调整、改变和重新整合完成最终形成。

二、传承中华文明强劲不衰

张岱年先生把“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刚健自强”、“贵和尚中”概括为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余秋雨先生认为中华文明的生命力来源于秦始皇统一文字以来延续至今的汉字系统、农耕文明、有序管理和中庸之道。客家民系恰恰全面继承并将这些文化精神予以发扬光大。

客家先民经历了漫长的艰难迁徙,所聚集的闽赣边地林茂峒深,近乎原始社会状态。他们披荆斩棘重建家园,形成客家民系之后,所播迁地无论国内外均是在蛮荒地区,都须艰难困苦重新开创基业,其内驱力就是刚健自强。

围龙屋是其典型代表,整体看上去是一座造型像太极图的庞大建筑群,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客家先人在长期的迁移过程中,战乱、纷争时而爆发,他们只有集中居住自保,这既反映出客家人在历史上的处境,也反映出客家人的智慧和力量。

客家人不断超越自我,辗转迁徙,舍生忘死,背井离乡,不断向海内外广泛播迁,这是中华文明刚健自强精神的具体体现。

2.厚德。

中华文明从天地之德到“仁”、“仁政”、“天理”,形成一条贯穿着伦理道德的中华文化精神命脉主线。客家对中华文化“厚德”的传承表现为:

3.崇正、守正,这一文化镶嵌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

在客家先民迁移的过程中,如何赢得土著群族的认同事关生存。客家先民必须做到勤劳、诚实、勇敢,还要顾大局、讲信义,用自身的人格力量影响、打动并融入土著群族。

在和平时期,成为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的客家人如新加坡的李光耀总统、菲律宾的阿基诺总统,旅英作家韩素音等等不胜枚举。

对于走到哪里都是“客”的客家人而言,文化教育是改变自身命运的唯一途径,因此客家人经常举全家之力,甚至是全族之力培养孩子读书。

客家迁徙地基本都是未化之地,客家人不但自身没有受环境影响,褪化为野蛮和蒙昧族群,并且以自身的文化影响和改变原住民,就是因为他们坚持传承中华文化而不松懈,客家民系成为最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优秀分支。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