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0年,魏主曹操病逝于洛阳,曹丕从邺城来到洛阳继位为魏王。曹丕是比曹操还要有野心的,或许曹丕厌烦了挟天子令诸侯的生活,于是他逼迫汉献帝刘协禅让帝位,自己篡汉称帝,建立魏国,分封朝臣。曹丕加封了有“毒士”之称的贾诩为太尉,结果消息传到江东,遭到了东吴大皇帝孙权的耻笑。
此事被记录在西晋时期的《荀勖别传》:晋司徒阙,武帝问其人于勖。答曰:“三公具瞻所归,不可用非其人。昔魏文帝用贾诩为三公,孙权笑之。”大意是:晋武帝司马炎问荀勖,谁能担任司徒一职,荀勖回答说,司徒是三公之位,担任者必须是被万众所敬仰的人物。当年曹丕任命贾诩担任三公,孙权知道后觉得非常可笑。孙权为何要嘲笑?是嘲笑贾诩还是曹丕?
先来看看贾诩这个人。贾诩是汉末三国时期超一流的智谋之士,陈寿对其评价是:算无遗策,经达权变,其良、平之亚欤(是张良、陈平之流的人才)。从当时的资历和名望来说,贾诩也是很高的。但是贾诩此人,或许也是三国时期的谋士群体中,最令人诟病的一位了,一生没啥理想,只为明哲保身,为了活命他不惜天下大乱,有“毒士”之称。
贾诩出过很多主意,有三个最为有名:
一、乱长安。初平三年,董卓被王允联合吕布诛杀于长安,不可一世的凉州军都是一副爹死娘嫁人的样子,树倒猢狲散,李傕、郭汜们准备就此散伙回老家凉州。眼看大厦将倾的东汉帝国,或将咸鱼翻身,再造日月,好死不死这时候一个叫贾诩的凉州人站出来了。他拦下李傕、郭汜等人,不让他们回乡,让他们以替董卓报仇的名义进攻长安。
这帮凉州人居然还真就听了这货的了,李傕、郭汜等联络凉州诸将,一路收拢残兵,聚集十余万人奔袭长安,长安再次陷落,李傕、郭汜等烧杀抢掠,民不聊生,长安三年如炼狱。随后李傕、郭汜开始内乱,贾诩一看事态难以控制,溜了!转投张绣门下效力。他溜了,东汉朝廷却毁于一旦,权威性荡然无存,军阀开始割据。或许没有贾诩那句话,就没有日后的三国乱世。
二、坑张绣。贾诩投了张绣,也没闲着。官渡之战前夕,袁绍派使者来到张绣处。想要和张绣结盟,南北夹击曹操,则曹操必败无疑。张绣此前曾杀了曹操的大将典韦跟儿子曹昂,张绣本想统一袁绍合作,但却被贾诩力劝降曹。贾诩分析:袁绍强,曹操弱,投袁绍是锦上添花,人家未必重视;而投曹操是火中送炭,曹操肯定不会计较过去的事。
果然,张绣投靠过去后,曹操很高兴,完全不提以前那点事。不过贾诩出这个主意,其实也是为自己考虑,因为他也要跟着张绣投降,当然要投一个有前途的人。但是此计却害了张绣,曹操需要张绣打拼天下,可以暂时不计较杀子之仇,谁能保证不秋后算账?而后来张绣也被曹丕一句话给逼死了。贾诩呢?不但没有受影响,反而更牛了!因为他出了下面这个主意。
三、助曹丕。曹操晚年,曹丕与弟弟曹植的继承人之争愈演愈烈,曹丕曾经向贾诩问计,贾诩提出“恢崇德度,躬素士之业,朝夕孜孜,不违子道”,使得曹丕找到了战胜曹植的方法。在此之后,曹操又向贾诩咨询立嗣之事,贾诩的回答更为巧妙。《三国志贾诩传》中记载他的回答是这样:“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太祖大笑,于是太子遂定”。
曹操找到贾诩咨询意见。贾诩沉默,曹操问:你怎么不说话呢?贾诩这才开口:我刚才在回想袁绍、刘表和他们的儿子。听罢,曹操和贾诩两人都哈哈大笑起来。曹操心里明白,袁绍因为疏远长子,偏爱幼子,致使两个儿子兄弟失睦,最后被曹操各个击败。这都是前车之鉴,贾诩虽然没有明说,但是意思已经表达到了,曹操心里也有数了,世子之位只能是曹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