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君权神授思想是如何发展来的?这种荒谬思想曾是时代的进步

2020-09-15 14:03:02 作者: 欧洲君权神授

欧洲君主的宫殿

君权神授的思想内容大概是,国王作为一个国家的君主,就好比是一个家庭中的家长,拥有对国家的绝对掌控力。国王可以任由自己的意愿来统治国民,无论好坏,国民都不能反抗,因为国王只对上帝负责,而不对民众负责。

这种在今天看起来极其荒诞的理论,在17—18世纪的欧洲却被视作真理,并且被人普遍接受。那么如此荒谬的理论,为什么会被民众所接受呢?

一、君权神授思想的由来

其实君权神授的思想由来已久,早在古希腊的王政时期,以及早期的埃及文明和后来的罗马帝国时期,君权神授都是君主用来巩固统治的必要法宝。由此可见,欧洲17—18世纪的君权神授思想,并不是孤例,它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

罗马皇帝

但是欧洲君权神授思想的发展,与以上几个君权神授的例子有不同之处。因为欧洲君权神授的最初目的,其实是为了反对教会的教权神授。

在中世纪的欧洲,国王并不是一个国家至高无上的存在,教皇才是。因为教皇拥有无尽的土地、财富和巨大的社会影响力,无论是教皇还是普通民众,都认为教皇是被上帝选定的人间代理人,他的权力是由上帝赋予的。因此,教皇在人间的地位高于其他一切人的存在,包括国王在内。

教皇

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欧洲的国王们越来越觉得,教皇对世俗事务干预得太多,导致他们对国家的控制力不断减弱。这怎么能行呢,所以国王们开始反抗教皇的权威,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有人提出了“君权神授”的思想,既然国王的权力也是上帝所赋予的,那么国王的地位就不比教皇低,如此一来自然也不必再对教皇礼让三分。

二、君权神授思想在欧洲的巩固

后来到欧洲进入到宗教改革运动时期时,为了反抗教皇的权威,人们就更加鼓吹君权神授的思想。教皇也不是吃素的,直接将那些不听从自己命令的国王开除教籍。但此举并未能遏制教皇自身在欧洲权威的下降,反而进一步导致国王与教皇的决裂,而失去了国王支持的教皇,在欧洲的影响力更是一落千丈。

影视剧中的罗马教皇

三、君权神授思想的危害

民众们最初支持君权神授思想的初衷,其实是想通过增加国王的权力,来削弱教皇的权力。但是当教皇的权力如愿地被削弱之后,民众们才发现,他们赶走了一头豺狼,却开门迎进来一头饿虎。欧洲的国王们,在君权神授思想的腐蚀之下,一个个变得昏庸残暴不堪。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就曾有这样的名言:自我扩张是国王的最高贵、最适宜的行动,民众和公共力量存在的价值,就是为了实现国王的个人目的。如果用简单的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只有国王是人,而其他人都是只有使用价值的奴隶。

路易十四的名言,无形间成了许多欧洲国王的人生信条。于是在17—18世纪,欧洲各国的国王们权力达到巅峰之时,国王们的贪婪和私欲也将欧洲拉入到了无尽的战争之中。这一时期国王们发动战争,已经不再是为了民族和国家的利益安全着想,反而是为了自身的喜好、野心,又或者是个人嫉妒。

路易十四

四、对君权神授思想的反思

当人们刚刚提出君权神授思想时,人们对此充满了美好的憧憬,人们幻想摆脱了教权的控制之后,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但是国王们的残暴与贪婪,很快便葬送了人们的这种美好幻想。重新陷入水深火热生活中的民众,开始思考应该如何改变君权神授带来的危害。

这时候已经有人提出,是否可以建立一个由人民来管理国家的政府。但是这种思想在当时过于超前,所以并没有形成多大的影响力。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