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陵之战:吴王夫差是如何团灭齐国10万大军,威震中原的?

2020-09-16 14:05:33 作者: 艾陵之战:吴

很多吴军步兵断发纹身,身披轻装皮甲,穿戴箬笠,手持倒梯形的盾牌与利剑,长矛或者铜戈。吴王身边的精锐部队,大都是出身士人与大夫,手持利剑,长铍,身披铜甲或者犀牛皮甲,使用鲨鱼皮制作的箭囊。这些被称为“王卒”或者“君子”的精锐,在文化和教育背景上,总体好于普通吴越之人,粗通中原文化,拥有更加完整的护具。来自晋人的战车技术最先武装的,就是这些部队。

南方的楚风铠甲

在他前面,从左到右,依次是胥门朝的上军,王子姑曹的下军,展如的右军。按《国语-吴语》对黄池之会的记载,吴国步兵以步兵百人一行为一单位,长官称“官师”;十行千人,长官为“嬖大夫”;百行万人为一方阵,长官为将军。前排的师官作为精锐剑士,手持有繁复花纹的犀皮盾牌,背后战士为他手持窄长的军旗,标志各自的建制,在开战中,这些基层军官会身先士卒,陷入敌阵,为后面的战友开路;嬖大夫拥有一面军鼓和旌旗,手持鼓槌,随时准备下令。在服色上,左翼吴军统一红旗红甲,中路吴军和夫差直属部队统一使用白甲,右翼的吴军统一使用乌衣黑甲,看起来整齐而壮观,这也是夫差集中民力,全力北上称霸的大国之梦。

由于有先王寿梦,公子季札等人的求礼,加上吴国接受淮泗诸侯和晋国,楚国的流亡贵族,吴人已粗通中原的钟鼓礼乐。夫差下令乐官鸣钟鼓,经过严格训练过的乐师也开始击鼓奏乐,在传令兵“利趾者”的奔走下,全军逐渐得到了号令,渐渐的吴军阵势声浪如潮,呐喊如江,在雨中向着北人发出猛虎般的咆哮,仿佛要将中原震得山河板荡。面对此情此景,齐人仿佛看到了祖先们在召陵会盟时,面对过的南方楚军。

和夫差一起作为中军预备和殿后部队的鲁国军队,无比吃惊地看着眼前的情景:当年年初,他们在孔门弟子冉求还有三桓的指挥下抵抗齐国入侵,战斗以鲁军斩获甲首80人,“齐人不能师”,齐军就不能成军而胜利。和齐鲁烈极其有限的战争相比,吴人简直是以饿虎吃肉的方式撕咬齐人,不禁让礼仪之邦的臣民感叹新兴蛮族的可怕。

吴军中还有3000越军精锐,这些人是勾践为了表忠心,也是为了怂恿吴人和齐国撕咬而派来助战的,交出精锐意味着越国不会在背后搞小动作,夫差饶有兴致的让他们在一边观战,让他们看看吴军是如何击败中原大国的,也是打压他们的复仇之心。

在发出了攻击信号之后,按照战前规划,右军展如下令步兵们以前进-整队-再进的方式出击,到了距敌一里之地才发动冲锋,齐国人本来准备派出勇士向吴人挑衅-邀请单兵决斗,但吴人并不理睬这一行动,所以战斗没有以齐人期待的-致师单挑-步兵出击-战车冲锋的模式展开。冒着战车射手和步弓手的箭矢,吴人前排的师官挥舞剑盾,带头上前,用剑直刺齐人的面部,或者砍杀敌人的脖颈,关节等部位,如同钉子一般钉入齐军,面对使用剑盾的精锐剑士,使用短戈,长戈,短矛的技击之士明显处于下风,在被剑盾砍杀后就是各种枪矛的刺杀。由于本来就没什么斗志,高无丕下令战车兵放弃徒卒开溜,留下上军的步兵给吴人斩杀。

在发现高无丕战况不利之后,吴国的中路和左路也开始向自己压来。国书立马反应过来吴人不会以常规模式开战,与其以完整的中军/冒着队形混乱的风险,拯救溃散的上军,还不如直接集中剩下部队击垮对面的对手,尽量争取击垮对方的一翼,好做下一步周旋。

于是国书下令下军和中军出击,他下令车前步兵退开,每乘战车先行出击,带者各自的步兵单位扑向对手。在战车逐渐完成了加速发起冲锋后,隆隆的战车虽然受到了雨水和泥泞的干扰,但也给吴人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冲击,打的胥门巢的队伍持续后退,面对战车的全速冲锋,缺乏战车传统的吴人应对逐渐显得吃力起来,战车的战马胸前有皮甲,可以部分抵挡箭射或者枪刺,而车上的射手持续放箭,车右手持长戈扫击车下的步兵。后面的齐国人则纷纷跟进。位于中路的王子姑曹由于有夫差的王卒压阵和督战,所以没有立即后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