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老佛爷死后,大清帝国的统治权,最终落到了谁的手里?

2020-09-16 23:49:40 作者: 慈禧老佛爷死

文案策划、监制:袁载誉;文案:圆脸兔

人的生命是有限且短暂的,不管生前是怎样怎样厉害的“大佬”,只要一死去,生命的尽头也就代表了自己一切的终结,就如同慈禧太后一般。

作为把控清朝朝政大权几十年,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被称为老佛爷的重量级女“大佬”,慈禧在前朝后宫可谓是呼风唤雨,奢侈至极。作为一位女子,当政期间,慈禧太后手腕干练,操弄亲贵权臣之间的权力平衡可谓是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并借此维持自己的绝对权威。

光绪三十四年十一月的一个早上,本想继续操控清政府大权的慈禧太后却病情急剧恶化,再没能起来,就此撒手人寰。她死后,清政府的权力一改前几十年的集中统一,分散旁落于几人手中。

那么,慈禧太后死后,她手中的权力究竟落到了哪些人的手中?

操纵朝廷,摄政之王

作为光绪帝的兄弟,慈禧太后的外甥,身份尊贵的载沣早早地就承袭爵位,被封为醇亲王。此后,凭借自己深厚的背景,载沣一路高升,在慈禧太后与光绪帝的双重庇护下,直接参与到了军国大事的管理中,由此成为了“掌军国大权以赞机务”、“军国大计莫不总揽”的最高机关领导。

1908年,11月,光绪帝突发疾病,溘然长逝,慈禧太后听此消息,立即打算将溥仪推上皇位,而她自己则重复以前的手段,采取以前的措施,继续坐在帘后控制小皇帝,执掌军政大权。但她万万没有料到的是,仅仅与光绪帝逝去之日相隔一天,自己的身体便急剧衰弱,很快也死去了,死时仅留下一句遗言。

慈禧太后死后,在溥仪登基为帝之时被封为摄政王爷的载沣几乎是毋庸置疑地成为了清王朝的实际统治者,而他的儿子——溥仪,仅仅只是表面的统治者罢了。

手掌大权,亲儿子又是皇帝,说心里不飘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一上任,载沣就迫不及待地把权力抓在自己手里,与此同时,他也不忘齐抓自己儿子的皇权,毕竟只有自己儿子是皇帝,自己的地位才能永固。于是,他立马革除袁世凯的职务,掌控了北洋新兵,此外,他还马不停蹄地罢免了兵部尚书,这两项举动意味着他已经完完全全掌控住了清政府最重要的军权。

大权既已在握,载沣本以为可以高枕无忧,但令他十分惊恐的是,随着自己垄断大权而来的是武昌起义的爆发。在革命的冲击下,大清王朝岌岌可危,无可奈何之下,为了请袁世凯出山镇压革命军,载沣将自己辛辛苦苦经营了三年的军政大权全部拱手让给了袁世凯,从此退出了清朝历史的舞台。

一分为二,大事裁决者

慈禧一死,大权分散,从表面上看,载沣确实是手握军政大权的“老大”,但,一家独大显然不是慈禧太后这个精明的女人在死后想看到的结果。

为了延续叶赫那拉氏一族的荣耀,也为了限制载沣的绝对权力,慈禧太后非常有先见地给载沣安上了一个“紧箍咒——将玉玺留给了自己的侄女,光绪帝的皇后,隆裕皇太后掌管。

作为历代封建皇族权力的象征,玉玺绝对当得上是一个绝世至宝。正因为这样,对于隆裕皇太后来说,拥有玉玺就拥有了朝政大事的最后决定权,就拥有了像自己姑姑那样“垂帘听政”的权力,就拥有了与载沣不相上下的权力,这无疑是慈禧太后死之前就设计好的结果。此时,真的不得不感叹一句,慈禧真是一个擅长操作权术的女人!

但亲手规划了这一局面的慈禧太后不知道,她自己的侄女其实并不像她那么有“能力”,且性子温柔,根本就不是一个强势的人。这样的性格恰恰导致了她自己就算手握玉玺,在朝中也无法去发展自己的势力,在很多事情上无法与载沣达成共识,甚至屡见分歧,一时间,清朝的内政是非常混乱的,大多数权力被把控在载沣手中。

1912年,距载沣卸下手中大权仅仅过去了一年,面对革命风暴的严峻形势,隆裕太后不得不以自己的名义颁布退位诏书,宣布清朝灭亡。就此,手握玉玺的隆裕太后也就成为了事实上结束大清王朝统治的最后终结者。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