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射杀匈奴第一勇士的拓木弓,这把弓有个缺点,被高人识破

2020-09-17 07:34:59 作者: 李世民射杀匈

李世民听罢“啧啧”赞叹斛斯正的识弓水平,他正色道:“爱卿有所不知,朕也知此弓略有缺憾。但是朕经过多次试射,发现只要在射箭时稍微偏斜一些角度,便可以正中目标,可谓是箭无虚发”,说罢二人抚掌大笑。

用十全十美的弓,射出准确的箭,这个不叫水平,用有毛病的弓,射出准确的箭,这才叫手段,李世民做到了。

三、李世民会用人

如果按照一般的道理,柘木弓有这么大的“射偏”毛病,李世民应该将其丢弃,然后再找工匠,制作出一张完美无瑕的柘木弓才对,李世民为何没有这样做?

道理简单不复杂:因为这世界上,并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更不可能有完美无瑕的柘木材料。

我们用和氏璧举一个例子,在玉石界,和氏璧可以算得上名排第一的美玉,可它有一个大毛病,体积小,重量轻,形状差,去掉首尾,只能取中间一段不错的玉石材料,雕刻一方玉玺。

世界上有没有体积硕大,而完美无暇的美玉?正确答案是:没有,这是想法完全是不靠谱的。最好的例子是:紫禁城有一个镇宫之宝,重达5000公斤的“大禹治水图玉山”,可它却是一块质量不高的杂色玉。工匠们根据杂色玉上面的各种颜色,孔洞瑕疵,雕刻出了一件大禹治水图玉雕。

通过玉石的对比,我们知道玉石的无暇和体积,是处在水火不相容的矛盾状态。

我们再看李世民手下的臣子,他们按照功劳的大小,曾经被列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至于名字,就不罗列了,我们随便举几个人为例子,体会一下李世民是如何驾驭这些缺点明显,桀骜难驯的文臣武将的。

我们先说文臣:长孙无忌决断事理,朝中第一,可是打仗却不能用他;高士廉是个好官,不拉帮结派,可是劝谏皇帝,啥样噎人的话都敢说,让李世民的心里实在难受。

再看武将:李靖可以说是唐太宗手下的最擅长排兵布阵的大将,虽然他在战场上无往不利,可是政治斗争中,却很欠缺谋略,李靖曾经灭掉东突厥汗国,可是他却用上了一个“不入流”的计谋,他先派文臣唐俭去和东突厥颉利可汗去谈判,将颉利可汗麻痹后,随后,他率领大军来攻,一举灭掉了东突厥。

李靖灭掉了东突厥,等于洗雪了国耻,功劳可以标到南天门上,可是谈及唐俭的安危,他却说:“如唐俭辈,何足可惜”朝中的文官们一听,全都不干了,武将很牛我们忍了,难道文官的性命就是可以牺牲的吗?李世民你不收拾李靖,我们就不伺候你了。

一边是拿文官性命当草的李靖,一边是满朝弹劾李靖的文官,李世民的处理方法是:将李靖指鼻子带脸地暴训一顿,平息了文官的愤怒。处理是一点也没有,更别说什么撤职查办,将其下监治罪了。

由此,可以看出李靖的毛病,不善于团结人,更不怕得罪人,朝中的文臣都被他得罪光了。很快,广州都督府长史唐奉义诬告李靖谋反,李世民才不会信李靖谋反,他很快就将唐奉义治罪。李靖这才知道自己的性格有问题,官场真的不适合他,故此,他辞官归隐,了此一生。

尉迟敬德在凌烟阁排名第七,可以说是一个位高权重的大臣,可是这位尉迟大爷除了能打能杀,对李世民绝对忠心之外,浑身上下一百个毛病。

尉迟敬德居功自傲,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他发现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的过错,立刻在李世民面前揭发,搞得在朝中人际关系非常紧张。

更有甚者,有一次李世民大摆酒宴请群臣喝酒,尉迟敬德喝醉了酒,一拳打到李道宗的眼睛上,差点将其打瞎。李道宗是李世民的堂弟,有道是,打狗还得看主人,尉迟敬德打架,谁都不看。

可是对于尉迟敬德这个粗鲁的家伙,李世民都选择了容忍、容忍再容忍。换另外的皇帝,尉迟敬德早就被杀一百次了。

李世民深深知道,用人应该“避其短,用其长”,只有这样,身边才少不了人才,一旦求全责备,挑选十全十美的人,就会陷入到无人可用的尴尬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