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人的老祖宗西瓯,是怎样让大秦军团伏尸十万流血漂杵的?

2020-09-10 13:03:46 作者: 广西人的老祖

公元前221年,横扫六国的秦王嬴政自认为“功盖三皇德超五帝”,遂自称秦始皇,两年后,秦始皇以屠睢为主帅,赵佗为副帅统兵五十万兵南下攻伐百越,史料《淮南子·人间训》载:“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使尉屠睢发卒五十万为五军,一军塞镡城之领,一军守九疑之塞,一军处番禺之都,一军守南野之界,一军结余干之水”。

起初,赵佗统率的10万大秦军团势如破竹攻入东瓯和闽瓯,而屠睢率领的20万秦军则一路长驱南下遭到了西瓯酋长译吁宋武装力量的顽强抵抗。

由于百越之地道路险恶、气候炎热异常,军中瘟疫流行,部队战斗力直线下降,而骁勇善战的秦军在西瓯土人顽强的游击战术打击下,很快损兵折将,双方相持对峙了整整三年。

此时,屠睢部粮草告罄,万般无奈的主帅屠睢只得向秦始皇汇报“五十万大军已经伤亡甚重”,为了克服道路崎岖险恶解决粮草运输问题,秦始皇下令开凿灵渠。

也就在屠睢统率的20万大军与西瓯土著居民陷入焦灼状态时,30万秦军也一路南下驰援屠睢军团,但当大秦帝国的援军抵达增援屠睢部前,西瓯土人在首领桀骏的带领下频频以夜袭游击的方式杀得秦军“仗尸流血数十万”(《淮南子》)。

而秦始皇为了彻底解决后勤辎重问题,遂“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以商人和囚徒来解决兵源和给养问题,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巩固了秦军大后方,大秦军团每前进一步,新占领的地盘就成为稳固的辎重兵源补给地。此后,接替屠睢的任嚣、赵佗凭借着这种步步为营、犁庭扫穴的方式很快平定西瓯,“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秦朝至此完成了对西瓯百越地区的征服战役。

那么西瓯主要分布于现在哪个地方?他们又有什么能耐让“虎狼之师”的大秦军团伏尸士万、流血漂杵,甚至连主帅屠睢也惨遭毙命呢?

百越,从地理角度来讲就是指古代中国南方沿海一带古越族人分布的地区,《汉书·地理志》记载:“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而百越之中有吴越、扬越、东瓯、闽越、南越、西瓯、骆越等等众多越族支系,其中以西欧战斗力最为凶悍。

按照郭璞注《山海经》说法:“瓯在闽海中,郁林郡为西瓯”,另据《旧唐书·地理志》载:“贵州(今广西贵县)郁平县,古西瓯、骆越所居”。

结合史料来分析,西瓯族群主要分布于现在的广西柳江以东、郁江以北、湘漓以南和西江以西的广西地区。

西瓯土人究竟凭借什么拥有如此凶悍的战斗力,让勇猛无敌的虎狼之师发出:“宿兵无用之地,进而不得退”的感叹呢?

地势险要的自然优势

广西,西接云贵高原,东临南岭,南抵北部湾,自西向北、由北至东,延绵起伏的云贵高原和群山簇拥的南岭将广西与中原重重阻隔,境内的大瑶山、大明山、六万大山、云开大山以及南部的十万大山将广西盆地割裂的支离破碎。

别说在古代交通落后的时代,即便是现在去趟广西火车、高速也得穿山越洞,路过的桥梁更是无以计数。而古代岭南一带尚属人迹罕至的蛮荒之地,瘴气肆虐、野兽横行成为古岭南的真实写照。

当秦帝国的五十万大军抵达岭南地区,崎岖难行的岭南给素来讲求大军团作战的秦军造成了非常大的困难,山脉丘陵的犬牙交错又给西瓯人提供了天然游击战的地理优势,以至于西瓯人在首领译吁宋的指挥下“夜攻秦人,大破亡,杀尉屠睢,仗尸流血数十万”(《淮南子》)。

极端恶劣的环境造成秦军折戟沉沙

秦始皇征发五十万大秦军团南下攻灭百越,可以说是在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但在大军团南下作战的士兵中,除了楚地的戍卒,余皆西北壮汉。

而我们知道,古代北方向来气候宜人,一年之中四季分明,广西却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湿热高温的桑拿模式让久居北方的汉人极为不适,伴随着水土不服,秦军内部瘟疫肆虐疾病盛行。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