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被誉为“3000年没改过名字的城市”,自“敬侯元年,武公子朝作乱,不克,出奔魏,赵始都邯郸”,这一年为公元前386年,到赵王迁八年(公元前228年)秦破邯郸,邯郸城为赵都经历了8个王,时间为159年。
不同时期的邯郸城
为都就应该有城,今天在邯郸市附近最有名的城垣遗址就是赵王城遗址了。因为它的存在,很多人想当然地就认为赵王城就是赵国时候的都城所在。其实它只能算是赵王的一个离宫罢了,而不是有平民居住的城,“赵王城”的“赵王”就已经充分说明了它的归属。赵国的时候在赵王城东北还有一座城,今天称之为“大北城”,在这座城里才是赵王、平民共同生活的城市。
据勘探,赵都邯郸由“赵王城”和“大北城”两部分组成,总面积约1887.9万平方米。赵王城又由呈品字形的西城、东城和北城三部分构成,总面积为505万平方米。大北城城址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南北最长处4880米,东西最宽处长3240米,墙址总周长在15300米左右。
1933年《邯郸县志》上的邯郸城池
赵王城以及大北城是邯郸作为赵国都城时的城池,那么在其他时期人们是否也是居住在这个城池里呢?当然不会是这样了,邯郸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城市的规模、大小、功能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也有着不同的城池。
邯郸在晋国时就已设县,《左传》定公十年:“初,卫侯伐邯郸午于寒氏”《史记》卷43《赵世家》:“明年(晋定公十五年)春,简子谓邯郸大夫午曰……”邯郸县县大夫为“午”。当时的县一般设置在边境要地及新开发地区,人口一般不会很多,因此城池也不会很大。在赵国的“大北城”西北角有一座小城,西与插箭岭相连,其城北墙长290米,南墙400米,南北长约700米,这样的大小是符合当时县一级城池的,因此这个小城极有可能是邯郸城的肇始之地。另外由于这个小城是邯郸最开始建城的地方,具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赵都迁到这里之后,开始大规模营建城池时部分城墙是以这座小城向外扩展,建成的外垣就是“大北城”。
红圈处即为邯郸最早的小城
邯郸城在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章邯引兵至邯郸,皆徙其民河内,夷其城郭”,因此也没有被汉朝沿用下来。
汉高祖刘邦九年(公元198)年封第三子如意为赵王,在国都邯郸除了兴建邯郸宫温明殿之外,又建起了新的邯郸城,汉代的邯郸城比起战国时期要小一些,其南部内收至今天的贸易街一线。
由于历史上兵燹频仍,再加上邯郸的地位在东汉之后逐步衰弱,汉代的邯郸城消失于历史长河中。到了明清大规模营建城池的时候,邯郸已经仅是县一级的治所了,在明洪武初年,“南不过斜街口,北不过观音阁,远不及二里,东西不及半里”。后来,拓展到“周五里四十六步,高二丈,阔一丈五尺”,到清朝为“周八里,高三丈,阔三丈”,虽然不及府城,但在县一级里已经算是大城了。明清邯郸城在今天邯郸市区内人民路、陵西大街、和平路、城东街——丛南胡同——丛台公园所围范围内。
上个世纪60年代末卫星图上依稀可见邯郸城墙轮廓
因此,邯郸的古城不仅仅只有赵王城,还有不同历史时期至少3座城池,只不过由于城市建设的发展,而消失于面积越来越大的现代化城市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