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再再再退一步,就算魏延真拿下了长安,且与诸葛亮顺利会师,长安的政治意义如此之大,必定会逼着曹魏倾国之力与立足未稳的蜀汉进行生死对决,而汉中与长安一线交通险阻,支援不便;反而长安附近无险可守,如何应对曹魏的十余万关东援军?此实为危途也。除非魏延在攻下长安后,还能再向东急进三百里,赶在曹魏援军到达之前再把潼关也给拿下,将整个关中给封了口子,让诸葛亮慢慢蚕食。但这对魏延步兵来说也未免太难了,就算现代装甲部队恐怕都难以做到。
再再再再退一步,就算魏延的计划真有其可行性,诸葛亮也不会赌这一把!自从关羽荆州军覆没,刘备夷陵惨败以来,诸葛亮苦心经营这个烂摊子五六年,才有了今天的数万北伐大军,这是蜀汉最后的本钱,不能再用它孤注一掷了!所以,诸葛亮认为,蜀汉北伐路线还是应该沿西汉水与祁山道西取陇西,路线虽长,但漕运便利,且进退无虞比较保险。
事实上,诸葛亮的北伐大战略,本是蜀汉集团二十年苦心规划的结果,怎么可能是魏延拍拍脑袋就能推翻的!
早在二十年前,诸葛亮在隆中隐居时就对刘备说要“西和诸戎,南抚夷越”。总之,利用少数民族对抗曹魏是蜀汉早在立国以前就确立了的民族政策。
所以,虽然荆州战场如今已不可为,但至少南抚夷越,结好孙权,内修政理,这些都已实现,接下来要做的,自然就是“西和诸戎”了。曹魏政权虽已历三世,但并非铁板一块。它至少有两个软肋,一个就是以臧霸为首的青徐豪霸势力,长久以来都处于半独立状态,甚至在诸葛亮北屯汉中的前两年(公元225年)还爆发了利城郡(属徐州,治今江苏连云港市赣榆区西)兵蔡方等人据郡反叛,杀太守徐质的事件;另一个软肋就是凉州西戎势力,他们对曹魏也很不感冒。当年,曹操在打败马超韩遂后,终于将凉州纳入曹魏版图,但这里一直叛乱不断,从建安末年至曹叡即位,几乎每年都有人造反。甚至在诸葛亮北屯汉中的这一年(公元227年),还有“西平强麴英反,杀临羌令、西都长”。该年刘禅下的北伐诏书中也说:“凉州诸国王各遣月支、康居胡侯支富、康植等二十馀人诣受节度。”也就是说,凉州境内各少数民族首领各派了人来联络蜀汉,愿在蜀汉的大旗下共抗曹魏,这些使臣竟有月支、康居胡侯支富、康植等二十余人之多,其中不乏从西域内迁而来的月支与康居人。《三国志 曹真传》也说,诸葛亮北伐后,“安定民杨条等掠吏民保月支城”,说明战后有大量陇西安定郡的民众逃去了月支部落,反抗曹魏;另有《三国志 郭淮传》也说:“又破陇西名羌唐蹏于枹罕”。
有这么多西戎羌胡愿意响应诸葛亮,诸葛亮实在没道理不先打陇西,而去冒险打长安。《三国演义》第九十二回写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前特意亲祭了马超墓,此事史书虽无载,但其实颇符合当时诸葛亮的心境。马超在陇西羌氐间有良好的群众基础,若他尚在,当对蜀汉北伐有相当大的助力。
另外,南宋名将虞允文有论西北形势云:“关中天下之上游,陇右关中之上游,故欲控关中,宜先控制陇右。”诸葛亮的计划很明确,他就是要先拿下陇西与凉州,然后联合羌氐,居高临下(陇西的平均海拔比关中高1500米左右),进可以陇山之险与渭水之便,将大军如水一般泼向关中平原;退则可以利用陇中黄土高原的复杂地形来削弱曹军的骑兵优势,增加蜀汉的回旋空间。总之,将陇西作为北伐基地怎么也比秦岭深处的汉中要好,而这也是蜀汉集团很早以来就一直贯彻的战略规划(注3)。当初孙权向刘备讨要荆州时,刘备也说:“须得凉州,当以荆州相与。”还有在蜀汉在夺取汉中之时,法正也曾对刘备说:克之之日,广农积谷,观衅伺隙,上可以倾覆寇敌,尊奖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广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
蜀汉实力弱于曹魏,当以“蚕食”之策由西向东渐次推进,而不是突然鲸吞下长安直至潼关。韩信时项羽远在彭城,而此时曹叡近在洛阳,入援关中非常快捷,所以此一时彼一时也,魏延的“左”倾冒险主义路线非常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