纣王一时恼羞成怒,咄咄逼人地问道:“叔叔,你为什么这么固执?”比干规劝纣王:“君有诤臣,父有诤子,士有诤友,下官身为大臣,进退自有尚尽之大义!”
纣王问道:“何为大义?”比干进一步谏而言之,说道:“夏桀不行仁政,失去了天下;我王如果也学此无道之君,难道就不怕有一天丢掉了天下吗?我今进谏,正是大义之所在!”
纣王不听则罢,一听勃然大怒,拍案而起,吼道:“吾问圣人之心有七窍,信有诸?”说完就命人将比干之心挖出,他拿着叔叔比干的心,在大臣面前来回走了一圈,说道:“少师比干妖言惑众,赐死,并摘其心!”
公元前1047年,纣王的叔叔比干,就这样被其杀害于朝歌摘星台。而且是不由分说。大臣们看在眼里,痛在心上。在惋惜之时,你看我,我看你,个个都是敢怒不敢言。
一代忠臣比干,是中国古代第一个谏臣。传说比干的心被纣王挖出之后,他忍着剧痛徒步来找微子。当他来到微子国,途径一个山坡时,见一位妇女正在挖白菜,便上前问道:“白菜无心能活,人无心能活吗?”
那位妇女头也没抬,也没有看一下是谁在问她,便脱口说道:“不能活,必死!”比干不听则罢,一听妇女这么说,便对着苍天叹道:“苍天啊,我命休矣!但愿你能保佑纣王长治天下,我国强盛,我民富足!”说罢,比干便直挺挺地倒在了地上,倒在了那一位妇女的惊恐之中,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比干从此倒在了三千多年的传奇或传说里。比干死后,就葬在他倒下去的那个地方,也就是说比干葬于朝歌城南三十五里的王畿上,那里有一座高高隆起的大土冢,就像历史的一座山头一样,不时地回望着北方的朝歌城。
那座山头回望朝歌城的目光,其实就是比干在梦里夜游的脚步,也是他迫切回归故乡的脚步啊!这些脚步踏在历史或时间上的声音,久久地回响在朝歌城的上空,如今三千多年都已经过去,我依然听得非常清晰......
那是比干在梦里日夜思念的故乡啊,那里有他牵挂的父母,有他牵挂的兄弟姐妹以及父老乡亲,他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回家看看了,目光里的泪水浸透了这些乡愁......
后来周武王灭掉商朝以后,从内心认为比干是一位忠臣,就力排众议,及时地为比干封了庙宇和墓地。周武王这一高瞻远瞩的举措,《尚书武成篇》里就有清晰的记载:“武王克殿,封比干庙宇,墓地。”这是对这一历史真实的唯一记载,从此,无论朝代怎样更替,变换,来来往往的帝王们,他们登基后都要来比干墓地进行祭祀和修葺,让一代忠臣得到了万世传颂。
同时,周武王为了巩固自己的封建政治统治地位,果断地采取了很多接地气的政策和措施,从各个方面安抚殷商遗民,并大赦一批被纣王囚禁的犯人。特别是在推陈出新方面,迎合了民声和民心。比如周武王多次与群臣商榷,并强力推进,随后就封商朝忠臣比干为周朝的国神。
殷商遗民对忠臣比干久久难以释怀,父老乡亲更是出于对比干的怀念或敬仰,私下便悄悄地供奉起了比干。
父老乡亲正是因为比干,已经没有了心,以后,无论什么事都是不远不近,不偏不向,不坑不骗,做买卖时才会公平交易。所以,有的人就干脆把比干当成了财神来供奉,这样的民间行为或信仰,一直延续了三千多年,至今都没有发生变化。
一代忠臣比干,活成了民间的神。
作者简介:田万里,1963年4月出生,河南鹤壁人,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84年开始发表作品,部分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诗刊》《北京文学》《十月》等报刊杂志。散文《华山印象》《等你归来》《你走不出这片枫林》《秀发上的女人》于2012年10月分别入选新版《中国散文大系》旅游卷、抒情卷、军旅卷、女性卷,并分别荣获“当代最佳散文创作奖”。
(责编:刘颖颖、丁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