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不会带兵打仗?是《三国演义》对他污名化了太多

2020-09-24 00:00:58 作者: 刘备不会带兵

受《三国演义》等小说的影响,刘备这一人物形象逐步被固化,并且逐渐与正史形象出现不小的偏离。在小说演义当中,“刘大耳”以哭闻名天下,甚至被挂以伪善的名号,军事实力更是不行,在请诸葛亮出山之前几乎没有什么胜绩,完全借助关羽、张飞两大“万人敌”才得以在众多诸侯中留有名气。等到蜀汉建立起之后,执意发动起对东吴的大规模战争,结果夷陵之战中被青壮派将领陆逊火烧八百里连营,蜀汉由此走上了下坡路。

刘备画像

但是,真实的刘备却并非如此,其军事实力不容小觑,带兵作战的胜利记录也不计其数,数十年的军旅生涯使其积累了大量的作战经验,甚至可以说,整个蜀汉是以刘备为主的军事集团打下的班底,至于种种细节,让我们从头说起。

历史与小说演义不同,要想探究其真相,当然要从正史看起。《三国志》当中,关于刘备作战有很多记录,比如说,《三国志·先主传》和《资治通鉴》中都有类似“术既南走,朱灵等还。备遂杀徐州刺史车胄,留关羽守下邳,行太守事,身还小沛。”的记载,而小说《三国演义》中,诛杀车胄的功劳却被按在了“万人敌”关羽的头上。类似的,《三国志》当中记载,“使拒夏侯惇、于禁等于博望。久之,先主设伏兵,一旦自烧屯伪遁,惇等追之,为伏兵所破。”但是在小说《三国演义》当中,这一剧情被改成了经典的诸葛亮火烧博望坡。

《三国演义》把刘备的很多战绩按在了关羽的身上

当然,刘备早期的确也有过很多败绩,比如先后败给吕布、曹操等人,但这些死里逃生的经历无疑给了刘备本人很好的锻炼,而从北到南,从东到西的多年军旅生涯也使他从一个小小的士兵领袖,成长为一个“狡猾机敏”的军阀头子。

但有人可能会说,不管怎么说,在夷陵之战这场刘备一生当中最重要的战役当中,刘备败了,而且大败,而且是大败于年龄尚且不到四十岁、尚无什么名气的陆逊,也正是这一战役,使得蜀汉损失了上万的精兵,损失了不计其数的物资。

夷陵之战示意图

的确,夷陵之战是刘备军事生涯当中的一大败笔,但这场战争根本不像世人一般所认为的那样,从一开始就呈现一边倒的态势,刘备在陆逊面前,也并非处处落下风。

首先,在夷陵之战前期,东吴方面曾派遣孙恒阻挡蜀军的先前部队,但是反被蜀军围困,当时刘备准备以孙恒为诱饵,引诱东吴分拨兵力,借此逐个消灭,当时东吴的绝大部分将领也都以孙恒是孙权的侄子,是重要的王族人员为由,提出出兵援救的想法,但被陆逊反驳。

陆逊

紧接着,222年二月,蜀军已经进入到东吴境内三百多里的地区,刘备“先遣吴班将数千人於平地立营,欲以挑战。”这一诱敌几乎骗过了所有的东吴将领,当时东吴“诸将皆欲击之”,唯独主帅陆逊格外谨慎,察觉刘备可能有诈,东吴这才躲过一次大败。

再之后,刘备在讨伐东吴的期间,尚能派遣黄权向北抵御曹魏可能发起的突袭,又能招徕上万蛮夷之兵作为辅助。而作为敌军主帅,以统兵识人而著名的陆逊是这么评价刘备的,“刘备天下知名,曹操所惮,今在境界,此强对也。”、“备是猾虏,更尝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也。”

夷陵之战之所以刘备会大败,个人认为一是陆逊的确可谓是帅才,作战十分谨慎,并且几乎琢磨透了刘备的作战风格;二是刘备求胜心切,没能发挥出原本的作战水平。所以仅凭这一战,不能作为刘备军事实力的绝对参考。

青梅煮酒论英雄

回首公元200年,枭雄曹操对着刘备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仅此一点也可以看出,仅凭仁义、关张、诸葛亮,他是不会被曹操视为最大的对手的,在随后的日子里,刘备也确实在一个又一个的危机中,逐渐成长为一位优秀的军阀领袖,而他的军事实力,也绝对不容小觑。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