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皇帝个个放飞自我,而清朝的皇帝看起来很靠谱,这是为何?

2020-09-09 21:39:22 作者: 明朝的皇帝个

看到这个题目,很多明吹们的第一反应,那是清朝篡改的历史,只要是明朝不好的,都是清朝篡改的,把锅扣在清朝的脑袋上。

其实,清朝负责编修的只是《明史》一本书而已,而且在《明史》中都是夸明朝皇帝的,《明史》中这样描述朱元璋:太祖以英明神武之姿,抱济世安民之志,乘时应运,豪杰景从。

我认为都有吹捧明朝皇帝的成分了。

在《二十四史》中,《明史》算是公认比较准确和完善的,错误相对很少,但由明朝编修的《元史》,却是错误百出。并且,明朝的史书有很多,比如《明实录》、《国榷》、《明史纪事本末》、《明通鉴》等等,清朝是改不完的,也没时间改。

在明孝陵内,我们还能看到当年康熙前来祭拜时立下的石碑,上面写着四个大字:“治隆唐宋”,这是康熙的亲笔手书。单凭这四个字,就足见康熙对朱元璋的赞赏,黑明朝这个这个锅清朝不背。

那么,问题来了,明朝的皇帝为何给人感觉很不靠谱的感觉呢?继承制

明朝是嫡长子继承制,皇后生的大儿子,一般都会被立为太子。而他的那些弟弟们,不管有多优秀,对其皇位的威胁都很低,年纪一大,封王就藩,这辈子都很难再见到。

所以,嫡长子不管努不努力,读不读书,将来都是可以继承皇位的,所以,从小嫡长子对自己的要求就不高。其他皇子呢?再怎么努力读书,将来也只能是当藩王。

而清朝的皇帝在选定继承人上的做了很大的改善,采用的不是嫡长子继承,而是择优录取,清朝有一套非常完善、苛刻的皇子教育体系,帝师对皇子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你想成为朱厚照吗?的确,明朝的正德皇帝给他们树立了一个典型。

清朝的皇子们不得不努力读书,来充实自己,争取到父皇的认可,在未来才有机会继承大统。清朝的道光皇帝曾痛恨自己的皇子不好好读书,将其一顿毒打,由此可以看出,清朝的皇帝对皇子的教育重视程度是历朝历代之最的。其目的是为了给大清未来培养勤政有为的皇帝。安逸程度

因为满清是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以少数族裔统治占有多数的汉族,所以清朝的皇帝做梦都害怕汉人反清复明,神经是永远绷着的。别说像万历二三十年不上朝了,清朝皇帝二十天不上朝的都不多见。

因此清朝皇帝就很委屈,前朝如此慵懒,百姓都不反抗,清朝皇帝每日兢兢业业,他们还要造我的反!根本原因就是清朝是关外的统治者。

相反,明朝的皇帝很安逸,因为明朝是汉人王朝,外部主要防住蒙古,内部的政权很稳定,基本不会带来什么威胁。赶上风调雨顺的太平年代,明朝的皇帝休闲得很,根本不会有什么危机感。

明朝的皇帝没有什么压力,嫡长子就是未来的皇帝,所以皇帝个人的爱好就开始展现了出来,给人一种不靠谱的感觉。皇权专制

朱元璋在洪武十二年废丞相,为何废丞相呢?主要是加强皇权,其弊端就是将整个王朝的命运掌握在了皇帝一人手中,遇到明君,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幸福,遇到昏君,百姓饥寒交迫,民不聊生。

原来丞相干的活,现在全部压在了皇帝一人身上,朱元璋感觉很累,因此,他创造性的发明了内阁,也就是皇帝的秘书处,帮助皇帝批阅奏折,但内阁只有票拟权,就是草拟一个意见,皇帝来批红,决定同意与否。

因为有了内阁的帮助,再加上一部分的宦官专政,导致了明朝的皇帝没啥事干,比如天启皇帝喜欢干木匠活,而且做得非常精致,做工期间不许他人来打扰,而大太监魏忠贤专挑天启皇帝做工入神的时候,来报告政事,天启皇帝很不耐烦,就说:你自己处理吧,由此导致了魏忠干政。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