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红楼梦中的贾雨村,才是最堪端详的人物。他是最近的距离靠近贾府的官员,而且从头至尾,冷眼着贾府的兴衰。从红楼梦的开头,就有假语村言这样的字句,红楼梦的视角是多人多层次的视角,如果说一僧一道是远距离的宗教视角,冷子兴是商人的视角,贾宝玉林黛玉是身在庐山之中的细腻,那么贾雨村是一个儒家士子和官员的眼光。他的重要在后四十回,也特别重要,虽然是个虚拟的人物,但是这是在空空道人,和尚,甄士隐之外最有真实感的一个人物,红楼梦故事的起,因为他,收束也有他。#红楼梦#
他应该是一个正常有着上进心的时代人物。这种人物在历代的社会里都是主流。
贾雨村祖上曾阔过,是诗书仕宦之家。无论贫苦还是落魄,学习,中举,当官,是他正常的梦想和愿望。他让我想起杜甫,白居易,李商隐,王安石之流。他让我常常思考一个问题,曹雪芹是否也像贾雨村一样渴望过机会?
虽然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曹雪芹科考过,但是从他的朋友圈来看,多半是王族和贵族圈,只是他的王族朋友这样写诗“劝君莫叩富儿们”,只是曹雪芹的运气或者没有贾雨村好吧。
贾雨村出场时是个落魄的儒生,去京城赶考,盘缠花光,自己在破庙给人卖字做文。话说红楼梦的手稿也是在庙前出售。至于那抄书的是何人,已经不可考。但是这样清苦落魄的时候,他遇见了甄士隐,一个江南的乡宦地主。
甄士隐家里有田,之前也曾在读书功名上奔波。他非常欣赏也理解贾雨村。这种人,委身在困顿中,也确实可惜。他是有心帮这个年轻人一把。
贾雨村正是青春盛年,要家无家,要钱无钱,渴望女人,金钱,未来的时候。当然他也没有那么俗。甄士隐的丫头朝他望了两望,他心里起了无尽的相思和涟漪。
是时是中秋佳节。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
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
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原来读诗,觉得这段太过浅白。但是时光久了,却觉得真实。符合一个落魄儒生的郁气。此时贾雨村也不是少年,京城落第,没准已经逗留了很长时间,岁数总在26到30来岁期间。这样的年龄,饱读诗书,又有社会底层的生活经验,那种落第后的沮丧悲伤已经钝化了,委屈于生存,渺茫于未来,家无有,业无成,接近于混混。但内心还是有怀才不遇的郁闷。甚至连丫头多看他两眼,也激荡起了涟漪。
他倒没有才子佳人恋爱那种浪漫的想法,却更浪漫,想象她是自己的知己,自己未来的妻子。
“谁堪月下俦?”谁能和我相伴在这中秋的月下?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如果月亮知道我的心愿,去照照她吧。
此时那个丫头在他心中也像仙女。
但贾雨村的现实是不可能做失恋状的,他的贫困使他不具有悲伤的资格。他只是更郁闷。
”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中待时飞!”
说实话,我喜欢这种自信和志气。哪怕自己穷困,但依然自信自己的学识完美。他什么都不缺,缺的只是一个机会。一个落魄家庭中出来的学子,从来没有被生活折磨到志气全无,反而非常冷静知道自己只是缺一个机会,自己就会一飞冲天。这也是很多年轻人的苦闷和锐气,只是他的,这种爆棚感不多得。一个原因,就是压抑而不是消磨太久了。
令甄士隐欣赏的,也就是这个年轻人身上向上的生猛之气。这是甄士隐自己所缺乏的。小康生活,诗书闲适,他没有了斗志,但是在这个贾雨村身上,他看到了蓬勃。
一番月下饮酒,明月清光,贾雨村半醉看着天上的月亮,开始了他最大的抒发。
“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民仰头看!”
这是醉中的快意,想必他洪亮的声音让甄士隐动容,这是一个压抑久了的年轻人,想象自己是天上的明月,惊艳着无数人的眼光。这种舞台秀,李白最在行,但是不接地气,贾雨村则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那种狂,这里的味道是黄巢似的,他年我若为青帝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