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历史人物晚节不保的,三国时期就有两位,一个投敌一个叛变

2020-10-01 10:52:56 作者: 有哪些历史人

在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些人,他们的前半生或者因为出身显赫,或者因为功绩卓著,而位高权重、名声远扬,但在他们的晚年,因为发生一些事或者他们主动参与一些事,而导致晚节不保,要么身败名裂,要么家族覆灭,这样的事在历史上有很多。

比如三国时期,就有两位历史人物是晚节不保的,第一位就是于禁。

于禁是曹操手下的五子良将之首,虽然不如张辽勇猛,但是于禁的地位远高于张辽,于禁原本是曹操生死之交的好友鲍信手下的将领,鲍信在曹操第一次率军与董卓交战时提供很大的支持,并且鲍信的弟弟鲍韬在这次战役中丧命,鲍信在曹操讨伐黄巾军的战役中为了救曹操战死沙场,手下的将领于禁经将军王朗介绍给曹操,成为曹操手下的将军,这一年是公元192年。

于禁

于禁跟随曹操很早,随后在一系列的战争中显出过人的军事才能,跟随曹操打吕布、讨伐黄巾军刘辟、攻打袁术、降张绣,并在张绣反叛之时稳定了溃兵,平定了抢劫的友军青州兵,此外于禁还斩杀叛乱的昌豨,袭夺朱灵兵权,在曹军当中的形象是德高望重,并且对曹操是相当的忠心,可以不顾个人的感情斩杀曾经相识的人,也要维护曹操的法律尊严。

于禁在公元216年被曹操封为左将军,并且有假节钺的权力,这是曹操时代唯一一个假节钺的权力,这个时候的于禁就是曹营外姓将领之首,地位最高,并且于禁的职责最为重要,以当时的曹军部署来说,于禁是统帅曹魏中央军保卫许都和洛阳的,这一地位如果不是信得过的将领,曹操是不会让外人来负责的。

于禁

于禁之所以地位高有三个原因:一是对曹操忠心。二是在曹军中德高望重。三是能力也不差。

公元219年,关羽北伐襄樊,征南将军曹仁与汝南太守满宠被关羽围困在樊城,于禁受命率领七军3万人的精锐中央军救援襄樊,但由于指挥不当,再加上天降暴雨,于禁的七军三万多人连同于禁本人和立义将军庞德都被关羽俘虏,庞德誓死不降,被关羽斩杀,而于禁选择了投降。

于禁如此之高的地位和身份,与关羽在蜀汉的地位是相当的,但是于禁被关羽打得全军覆没,实在是一生最大的耻辱,而于禁选择投降是曹操都没有想到的事,所以曹操感叹:于禁与我相识相知已经有三十年,遇到险境,怎么会连庞德也不如呢?庞德因为誓死不降,他留在魏国的家人因此受到嘉奖,于禁因为投降,他留在魏国的家人被人看不起,包括于禁一生的英名付诸东流,导致晚节不保。

于禁与关羽

于禁在关羽被杀后,又被东吴所俘虏,孙权为了缓和与曹魏的关系,又把于禁送还给曹魏,这个时候曹操已经去世,曹丕当政,曹丕表面上没有责备于禁,却让于禁到曹操的陵墓那去祭祀,然后还在墙壁画上于禁当年投降的那一幕,曹丕的行为就是羞辱于禁,于禁羞愧难当,不久便去世。

在面临生死抉择的时候,每个人的选择都不相同,并不是说选择投降就是没骨气,就是晚节不保,关羽也不投降过曹操吗?投降在当时算正常的,于禁的晚节不保,主要在于襄樊之战中表现太差,指挥不当,导致3万多人被俘虏,这在曹魏看来是奇耻大辱,曹操自从打天下以来,从来也没有哪一场大战中导致3万人被俘虏,连赤壁之战都没有,于禁一次就损失了曹魏三分之一的精锐中央军,这只能说于禁的能力与关羽相比有很大的差距,这也是于禁晚节不保的主要原因。

三国时期另一位晚节不保的历史人物就是钟会。

钟会

钟会出身颍川钟氏,名门士族,他的父亲是司隶校尉、太傅钟繇,他的哥哥是青州刺史钟毓,都是曹魏响当当的人物,钟会从小也是聪慧无比,成年后开始平步青云,出身+才能+聪慧是钟会升迁的根本原因,很快因为才能得到司马昭的赏识,并成为司马昭跟前的红人。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