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的一篇古诗词,大赞美景令人赞不绝口,成为扬州千年经典之作

2020-10-02 07:35:07 作者: 杜牧的一篇古

提到唐代杰出的诗人,很多人都会不由自主的想到李白、王维、白居易、贺知章等人。然而在众多唐代诗人中杜牧与李商隐却都属于那种落魄才子,两个人的经历大相径庭,同时他们用才华横溢在晚年唐代诗坛中影响深远。

杜牧有着超乎寻常的才华,在他年轻的时候不仅写下了流传千年大气磅礴的文章《阿房宫赋》,还为《孙子兵法》作注。

可以说杜牧的每一篇诗词都让人感慨颇深,不过杜牧并没有我们想得这么幸运,毕竟在当时没有谁会欣赏他的才华,以至于他悲痛欲绝,最后流落到江南。

杜牧怀才不遇与当时社会有关,在流落江南与韩绰相识后创作此诗

在唐朝时期,杜牧出身于名门世家,当时的他直接被举荐中进士。年少时正值唐宪宗削藩,杜牧也有干一番大事业之心,喜欢研读兵法,还曾给宰相献策,成功平息了藩镇叛乱。按照正常的轨迹,杜牧应该好好做官,为百姓造福,为国家做贡献。

可惜命运弄人,晚唐时期早已没有当年的繁荣昌盛,杜牧就是在这种内忧外患的环境下生活。年轻时期,杜牧就非常关心国家大事,希望能够用一己之力去挽救国家的危亡,恢复大唐王朝的繁荣盛景。

然而奢逸亡国的统治者在当时并不看好杜牧,也不欣赏他的才华,没多久杜牧就流落到江南,与当时在幕任节度判官的韩绰相识。而《寄扬州韩绰判官》这首诗就是杜牧离开扬州后不久,寄赠给韩绰的,可见杜牧与韩绰有着深厚的交谊。

扬州这个地方对于杜牧来说也是和韩绰初次相识的地方,自古以来扬州就是繁华之地,杜牧在扬州生活了十年,所以在这首诗的前两句是杜牧回忆扬州江南的秋日之景:“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青山隐隐约约,绿水千里迢迢,虽然此时季节已到深秋,但想必江南的草木还未凋零,依旧是生机勃勃。

要知道江南的秋景,对于杜牧生活在北方重要地区是根本无法见到的,青山绿水是江南扬州的特色,虽然是对景色描写,但是在字里行间中我们却能感受到杜牧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如意,在对一片青山绿水的描写中也流露出杜牧对友人的思念,思念江南的深情。

诗的最后两句突出扬州独有的美景后,笔锋突转点醒寄赠之意,思念友人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诗的最后两句不仅突出了扬州特有的美景,还笔锋突转到好友韩绰身上,回想起当年自己与好友韩绰一起游玩扬州的美好生活,寄托了杜牧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从“二十四桥明月夜”这句话中,我们看到了扬州的风光繁华无限,二十四桥也是当时扬州城内桥梁的总称,因古时有二十四位美人吹箫于桥上而得名,是老百姓活动所在的聚集地,通过对扬州的美景描写含蓄地表现了对友人的无比羡慕之情。

毕竟让人拍案叫绝的扬州江南美不胜收之景,在北方中原是无法比拟的。

杜牧在扬州生活了十余年,在这期间他遭受过很多冷嘲热讽,虽然没有任何机会得到施展才华,但是好友韩绰却一直不离不弃陪伴在自己的身边,在这首诗中,处处流露出杜牧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此外对扬州美景独特描写,成为扬州当地代表经典之作。正是这样的一种描写,也让这首诗成为了唐诗里的千古名篇,细细品读后当真是令人感慨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