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北汉,北宋基本完成统一大业
北宋自建立至完成南北地区的统一,实际上已经经过了将近二十年 的时间,而北宋王朝真正完成统一战争的皇帝实际上是宋太宗。
公元979年,也就是宋太宗即位后的第四年,北宋大军进攻北汉,并成功将其兼并,由此五代十国时期的最后一个封建割据政权正式被消灭了。
而此时的北宋才算基本上完成了统一南北的历史大业,为什么说是基本上呢?
这就和北宋王朝消灭五代十国所有割据政权之后的周边局势有关,北宋在灭亡北汉之后,北边有契丹人建立的强大的辽政权,而西面则有独立趋势极强的党项人的存在。
南面则是自唐朝时期就已经存在并且延续下来的大理政权,再加上青藏高原地区的吐蕃等等。
由此可见,北宋王朝的周边局势非常严峻,而且辽国已经占据了中原地区的幽云十六州,因此消灭北汉,并不意味着真正意义上的统一。
也正是因此,宋太祖之时就已经对幽云十六州,被后梁石敬瑭当做政治筹码,送予辽国的做法深表遗憾。
为此北宋两代统治者,一直将能够收复幽云十六州作为北宋王朝的重要战略目标。
一方面是因为幽云十六州,一直以来便是中原王朝统辖的地区,另一方面是因为幽云十六州的军事战略地位实在是太重要了。两次大败,北宋收复幽云十六州无望
正是基于封建中央王朝统治者,对于实现真正统一全国战略目标的需要,同时也为了保障中原王朝的安全,宋太宗才会发动大规模的北伐战争,力图与强大的辽国骑兵进行正面交锋,夺回幽云十六州。
宋太祖时期主要是帮助北宋完成对于全国大部分割据政权势力的兼并,这为北宋进而统一南北,实际上奠定了重要的战略基础。
同时宋太祖对于北宋建立之后政治、经济以及军事方面的改革政策,实际上也帮助北宋的政局稳定、君主专制的加强、成熟封建官僚体系的构建等等,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和保障作用。
因此不能说宋太祖未完成统一大业,就认为其历史功绩欠缺,这是不够客观的看法。
而宋太宗时期的北宋在完成了对北汉政权的兼并后,宋太宗当时认为应该趁热打铁,利用宋军气势高涨、势如破竹的作战能力,一鼓作气,直插辽国控制的幽云十六州,争取将其夺回来。
由此可见宋太宗对于幽云十六州地区收复的渴望,这也是出于对北宋日后的发展战略的考虑,一旦继续让契丹人控制幽云十六州的话,那么北宋日后必定会遭遇到契丹势力的频繁入侵。《宋史》载:"太宗幸太原城,诏令北汉主刘继元使降。后帝幸城西,督诸将发石攻城。继而幸诸砦。乙亥,幸连城,察攻城诸洞。五月己卯朔,攻城西南,遂得羊马城"
宋太宗的这种心情也可以理解,甚至收复幽云十六州是当时北宋王朝上下的心愿,而长期处于契丹人高压剥削、民族歧视的幽云十六州汉人们,此时也是归心似箭。
正是如此,宋太宗开始了收复幽云十六州,与辽国军队进行正面交锋的北伐战争,不过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两次大败直接葬送了今后北宋收复幽云十六州的希望。
而战争失败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高粱河之战惨败对北宋将士产生了深远影响
前文讲到,宋太宗在公元979年举兵进攻北汉,并成功将其消灭之后,宋太宗一时心切,想要趁将士士气高涨、作战英勇时机,继续北上攻打占据幽云十六州的契丹军队,力图收复失地。
不过可惜的是,高涨归高涨,宋太宗毕竟没有考虑到当时北宋军队的实际情况。《宋史》载:"幽州,乃契丹之右臂,王师欲击,彼必拒张。攻城之人,不下数万,兵多且费广,势须广备餱粮。若令一日克平,当为十旬准计,未知边庾可充此乎?"
一方面宋军在进攻北汉之时,已经经过长途跋涉的行军过程,同时还要攻城拔寨,这本身对于宋军的实力就是一种很大的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