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对古代的历史有所了解的话,就会了解与嫡长子继承制,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那些君王们都喜欢采取这种嫡长子继承制。事实上不仅仅是中国古代的皇帝们,即使是那些豪门大族,往往也都是采取这种违法制度,把自己的家产家业都传给嫡长子。嫡长子继承制的历史非常的久远,甚至在商朝都是这样,因为只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才能够让大家都心悦诚服,皇位的交接才会更顺利。一旦搞所谓的贤明的标准,这个就很容易引起内乱,因为谁贤明,谁蠢笨,事实上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到时候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就成了争吵不休了。
记得封神演义说起商朝的末代皇帝纣王的时候,特地提到了他不是嫡长子,他只是前代皇帝的第三个儿子。只不过因为他力大无穷,所以当时的皇帝就选了他做继承人,结果违反了嫡长子继承制,导致商朝江山最终毁在他手里。而纣王则是中国古代昏君的代名词,他和隋炀帝杨广两个可谓是被大家认为是千古昏君。但事实上这完全是冤枉了纣王,纣王并不是昏庸的君主,反而是一个非常有作为的君主。而且纣王当上皇帝,完全符合嫡长子继承制,而且是商朝非常严格的嫡长子继承制。
纣王的母亲在刚开始的时候,只是前代皇帝的侧妃,并非正室。而她当当侧妃的时候,给皇帝生下了两个儿子,一个叫微子衍,一个叫微子启,这就是纣王的两个哥哥。而等到正室去世之后,侧妃就扶正,为正室王后,在这之后她生下了纣王,因此大家都认为纣王才是真正的嫡长子,而他的两个同母的哥哥却只能是庶子。话说商朝的这个嫡长子,继承制真是严格,因为即使已经当了正室王后,但是她在当侧妃的时候生的儿子就不是嫡子,不能够继承皇位,这样算的话,汉武帝刘彻事实上也不是嫡子,也无法继承皇位才对。
不过嫡长子继承制确实是一个比较可行的方法,他至少能够服众。就例如康熙时期的九龙夺嫡一样,康熙皇帝在自己的嫡长子胤礽很小的时候,就立他为太子。至少在废太子之前,其他的皇子还都比较安分,虽然暗地里有不少的争夺,但是至少明面上还是比较安静的。但是一旦到了康熙皇帝因故把太子给废掉了之后,立马朝廷引起了轩然大波,很多朝臣甚至站队不同的皇子,导致康熙王朝后期整个就是围绕皇位来进行争夺。九龙夺嫡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惨烈的皇位争夺战,由此可见嫡长子继承制也不能够轻易的废除,因为会引发不可预料的后果。
有人说清朝后来所采取的密储制度似乎相当的不错,但要知道所谓的密储制度并没有真正的实行过。因为雍正传乾隆的时候,乾隆当时宝亲王的地位相当的高,几乎是公认的继承人,雍正所谓的密诏只是走一个过程而已。而乾隆传嘉庆的时候,乾隆还没有死,只不过因为迫于誓言,不得不禅位而已。嘉庆传道光事实上一直是一个悬案,因为并没有找到真正的密诏。至于道光传给咸丰,事实上也是在死前就传了,咸丰虽然是四皇子,但当时也是活着的长子。至于咸丰之后的传位,则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子嗣太少,根本就没可没有可以选择的了。
事实上贤明这个标准真不好说,因为这个东西很虚,并没有一个量化标准,要说贤明的话,皇帝儿子多的情况下,可能有好多个皇子都非常贤明。例如康熙皇帝的九龙夺嫡,那几个儿子能力似乎都不错,立哪一个也很难服众。唐太宗众多的儿子也一样,当时魏王李泰似乎过于贤明,以至于让太子都感到了危机,结果太子阴谋发动政变,想提前篡位。而三皇子李恪是庶子,但是却英武类太宗,以至于李世民一度还想立他为太子。不过唐太宗后来在大臣的劝说之下,还是立了九皇子李治为太子,没有其他原因,就是因为李治是嫡子,同时也是权臣长孙无忌的外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