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吴最先走向南洋
还在三国时,孙吴据有江南,经济发展比魏国蜀国都快,一年能养八辈之蚕,丝织业与青瓷业很有发展,加上吴人精于造船,水上交通特别发达。对东海和南海有更多的了解。父老相传:
会稽外东海上,有夷洲和亶洲,那里终年无霜,草木不死,人民丰足,还常来会稽市贸,而会稽人也有因风飘泊至彼者。
这就启发了孙权向海上发展的愿望。
黄武五年(226)有位西方大秦国(罗马帝国)的商人秦论来到交趾,交趾太守送他到武昌,见到了孙权。孙权很高兴,向他打听西方各国方土风俗,秦论一一作了回答。临走时,孙权派会稽吏刘成作为使者送其归国,并以诸葛格刚刚从丹阳郡山中带来的“黝歙矮人”(生活在今皖南山区的山越人)男女各十名相赠。刘成中途死了,秦论带着这二十个中国人去了罗马。
后来孙权未能得到回音,但从此对海外便十分留心。他首先想到人们常说的夷洲与亶洲,决定派兵前往,向大将陆逊征求意见,陆逊说:“万里袭取,风波难测”,而且,“得其民不足济事,无其兵不足亏众”。劝他将注意力集中在统一中原上。孙权又向全琮征求意见,全琮说:“殊方绝域,隔绝瘴海(涨海),往者惧不能返,所获何可多致?”也不同意。
孙权不顾大臣的反对,于赤乌五年(243)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甲士万人出航夷洲。卫温、诸葛直登上了夷洲(今台湾岛),带回了当地土人数千。十来年后,孙权又派将军聂友,率甲士三万出航徐闻、儋耳。聂友到了今海南岛。这两次大规模远航的成功,对于吴人向海上发展,对于当时及后世的海外贸易与南洋开发,无疑都具有启示作用。
这个时候,孙吴据有吴会闻越交广与荆湘等地,其沿江沿海的荆州、江州、金陵、山阴、番禺、徐闻、龙编(今属越南)等城邑,先后都成了发达的商埠。
孙权特别重视海上贸易。他通过交广两地,向南洋开展近海贸易,获得大量奇物异宝,龙眼,香蕉、椰子、珊瑚、玳瑁、琉璃、细葛、吉贝、香料、明珠、犀牛、大象…都进入吴人生活之中,其中不少珍异是经过南洋转口贸易而来的,出产于印度、伊朗、阿拉伯及欧洲、非洲等地孙吴曾派使者康泰、朱应出使南洋。
康泰他们到了今越南南部与柬埔寨,对马来半岛、爪哇、苏门答腊、缅甸以至天丝、狮子国等地都详加了解,获得了关于南洋和南亚、东南亚的丰富知识,归国后向孙权作了汇报,并著书介绍那里的情况。
书名分别为《扶南异物志》与《外国传》。二书到唐代失传,但当时对国人认识南洋,颇有开辟之功。作为我国访问东南亚地区最早的专使,康泰和朱应是值得纪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