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辱负重,不计个人恩怨;负荆请罪,顾全国家大局

2020-10-05 23:51:03 作者: 忍辱负重,不

“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这是鲁迅先生所写的一句最经典的诗句。用在中国历史上战国时期的“将相和”传奇故事,就是一个真实的写照。

战国时期,当时有:齐、楚、燕、韩、赵、魏、秦这七个国家,这七个国家中秦国的力量最强大,它常常侵略弱小国家。赵国有一块珍贵的 “ 和氏璧 ” 。秦王想派兵把它抢过来 ,但他又怕赵国那位英勇善战的老将廉颇。于是就给赵王写了封信,称:“用秦国的十五座城,换取赵国的‘和氏璧’。”赵王看了信,感觉进退两难:把璧送去,是换不回十五座城来的,因为秦国从来不守信义;不送去,又怕秦兵来打。对此,廉颇和其它大臣也都一筹莫展。

廉颇老将

有人向赵王推荐了蔺相如,这个大臣说:“蔺相如足智多谋,智勇兼备,派他出使秦国一定会有办法。”赵王召见了蔺相如,蔺相如说:“秦强赵弱,秦王以礼在先,大王应该答应他。”赵王问:“要是秦王得到璧而不给城怎么办?”蔺相如说:“那样,秦王就亏了理。倘若战端一开,就更加揭穿了他的霸道嘴脸,秦国将孤立于各国。” 蔺相如接着说:“臣愿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秦给十五座城,璧就归秦;不给城,则完璧归赵。”

蔺相如丞相

赵王确定了蔺相如出使秦国,出发那天很多大臣都来送行,老将廉颇也来了,但他看不起蔺相如,不相信蔺相如能办理好这件事。到了秦国后,蔺相如把璧交给秦王。秦王大喜,接过璧仔细地观赏着。又让其它大臣们传看,他自己则闭目养神,只字不提给赵国换十五座城的事,更不理蔺相如。

蔺相如看穿了秦王的诡计,就对秦王说:“这块璧上有些疤斑,让我指给大王看看。”秦王信以为真,就把璧交给了蔺相如。蔺相如接过璧,立即走到石柱旁边,愤怒地对秦王说:“‘和氏璧’是天下珍宝。赵王特别斋戒了五天,举行了隆重的仪式,才让我把璧送来。大王却这样随便接受,任意传玩,毫不尊重赵国。看来大王也不想给赵国十五座城了。”

蔺相如举起“和氏璧”说:“我宁愿把它和我的头一起在石柱上碰碎,也决不把它交给大王!”秦王怕蔺相如真的把宝贝碰碎,连忙说:“好,好,我割出十五座城给赵国。”又叫人拿过地图来,指着地图说:“这十五座城,都给赵国。”蔺相如没有上当,他提出了条件:“那么,请大王也斋戒五天,在隆重的仪式上接受‘和氏璧’。秦王答应了。蔺相如用缓兵之计稳住了秦王。

五天后,秦王果然举行了隆重的仪式。他登上高台,正襟危坐,准备受璧。蔺相如只身一人,拾级而上。秦王见蔺相如空手而来,就问:“‘和氏璧’呢?”蔺相如说:“秦国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没有一个守信用的人。这次,大王也决不会把十五座城换给赵国。因此,我已经派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了。”

秦王大怒命令手下把蔺相如绑起来,扔到大锅里煮死。蔺相如镇定地对秦王说:“生杀大权 ,大王在握 。但是,只要不交出十五座城来,你就算杀了我,大王也得不到‘和氏璧’ 。大王先交出十五座城来,赵国是决不失言的。”秦王想:“璧是得不到了。杀了蔺相如,两国闹僵后,被别国知道了,反而不美。”只好放了蔺相如。

完璧归赵

蔺相如回到赵国时,赵王于是亲自到城外迎接他,文武百官和老百姓也来欢迎。蔺相如为赵国立下了大功,被赵王封为上大夫。大家都很敬重蔺相如,老将廉颇则不以为然。

他觉得蔺相如不过是个舌辩之士,不能跟战功显赫的自己相比。“和氏璧”没有骗到手,秦王实在气恼:“应该采用什么方法报复赵国,以出胸中之气,并警告各国呢?”他在苦思冥想,等待时机。

秦王邀约赵王赴渑池会宴,赵王知道秦王不怀好意。有的大臣说:“秦是虎狼之国,大王不去为好。”廉颇、蔺相如说:“大王要是不去,那赵国就显得太懦弱了。” 蔺相如又说:“渑池会上,大王可见机行事;加之赵国秣马厉兵,廉将军英勇善战,秦王未必敢加害于大王。” 文武大臣,大多都同意了两位的见解。于是赵王就带着蔺相如登车启程了。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