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背后的故事,柳亚子唱和之词先发表,然后才发表原词

2020-10-06 11:57:29 作者: 沁园春雪背后

前言

1945年11月14日重庆《新民报晚刊》发表了《沁园春·雪》。

这首词展现了作者传统诗词的功力,以及对于时事挥斥方遒的气度。发表之后令朝野震动,令文人折服。

柳亚子先生读到这首词后,甚至盛赞作者是“中国有词以来第一作手“,并且马上次韵唱和了一首。

但是有意思的是,柳亚子的和词发表于前,原词却发表于后。柳亚子为什么如此推崇这首词呢?

一、上阙主写景

我们先欣赏一下这首不朽之作。《沁园春·雪》发表于1945年11月的重庆,但是词中为什么写的是雪景呢?

因为这首词实际的创作时间是9年前长征结束的时候。因此词中写景多是北方的雪野河山。

上阙主要写景,诗人罗列了几个意象,描绘了雄浑壮丽的大好山河: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上阙中的长城、大河、高山、平原,无不是雄浑阔大的意象。有盛唐之气象,才有英雄之气概。

其点睛之笔是:欲与天公试比高。更是暗示了华夏土地,所孕育的一种生生不息、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

二、下阙明志

和大多数的宋词一样,上阙主写景,下阙主抒情与明志,点睛之笔是: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换头处承上启下,衔接巧妙:江山如此多娇。然后自然流畅地转到人物: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哪些英雄呢?

后面承接“无数英雄”时,诗人列举出了嬴政、刘彻、李世民、赵匡胤、铁木真几个不世出的人物 。这几位英雄人物每一个都是开疆拓土、安邦定国的英雄。

但是诗人却以俯视的角度看待这几位历史上最伟大的英雄人物。说他们要么略输文采,要么稍逊风骚,甚至还有一位粗人就知道射大雕玩。

下阙通过前抑后扬,衬托出今天风流人物雄心壮志。往事已矣,今朝英雄更胜一筹。

伟人的气质是天生的。早在32岁时,诗人就在《沁园春·长沙》中写过: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创作《沁园春·雪》的时候41岁,正是事业最艰苦的时期。但是从词作中可以体会到这种坚定必胜的信心。

三、沁园春·雪为何不是《新华日报》首发?

抗日战争结束以后,诗人受邀参加重庆谈判,为了打破对手的虚假宣传,重庆此行广交朋友,注意团结进步人士,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

国民党元老柳亚子先生就是老朋友之一,他不但是一位进步民主活动家,还是民国时期著名的诗人。

柳亚子编辑《民国诗选》时,他选录了《七律长征》,并请作者校验。诗人顺便抄写这首《沁园春·雪》给了柳亚子,同时还附了一封短信说明:

初到陕北看大雪时,填过一首词,似与先生词格略近,录呈审正。

柳亚子收到后大为赞叹,马上写了一首和词连同原作投给了《新华日报》。然而《新华日报》没有收到指示,所以只发表了柳亚子的和词,原作没有同事发表。

因为柳亚子的这首词引起了读者的注意,特别是柳亚子还写了词序云:

…余索润之写长征诗见惠,乃得其初到陕北看大雪《沁园春》一阕。展读之余,叹为中国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虽苏、辛犹未能抗手,况余子乎?效颦技痒,辄复成此。

正是这首词和序言中,评价作者“为中国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虽苏、辛犹未能抗手“引起了大家的极大兴趣 。

大家都好奇诗人的原作会精彩到什么程度,令柳亚子说苏轼和辛弃疾也甘拜下风呢?结果,重庆的《新民报》主编吴祖光占了先机,首先在《新民报》的副刊《西方夜谭》上刊登了这首《沁园春·雪》。

随后重庆的《大公报》将《沁园春·雪》原词与柳亚子的和词一起发表,一时名动天下。

四、柳亚子的唱和之词

上面说过,柳亚子先生有一首次韵的唱和词,首先发表于《新华日报》,兹录如下。《次韵和润之咏雪之作,不尽依原题意也》: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