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侯、卫侯、郑伯如晋,朝嗣君也。公如晋,至河乃复。取郠之役,莒人诉于晋,晋有平公之丧,未之治也,故辞公。公子憖遂如晋。晋侯享诸侯,子产相郑伯,辞于享,请免丧而后听命。晋人许之,礼也。晋侯以齐侯宴,中行穆子相。投壶,晋侯先。穆子曰:‘有酒如淮,有肉如坻。寡君中此,为诸侯师。’中之。齐侯举矢,曰:‘有酒如渑,有肉如陵。寡人中此,与君代兴。’亦中之。伯瑕谓穆子曰:‘子失辞。吾固师诸侯矣,壶何为焉,其以中俊也?齐君弱吾君,归弗来矣!’穆子曰:‘吾军帅强御,卒乘竞劝,今犹古也,齐将何事?’公孙叟趋进曰:‘日旰君勤,可以出矣!’以齐侯出。”
翻译如下:
齐景公、卫灵公、郑定公到晋国去,朝见新立的国君。昭公到晋国去,到达黄河边就返回去了。占取郠地的那一次战役,莒国人向晋国控诉,晋国正好有平公的丧事,没有能够办理,所以辞谢昭公。于是公子慭就到了晋国。
晋昭公设享礼招待诸侯,子产辅佐郑定公,请求不参加享礼,请求丧服期满然后听取命令。晋国人答应了,这是合于礼的。
晋昭公和齐景公举行宴会,中行穆子相礼。以箭投入壶中为乐,晋昭公先投,穆子说:“有酒像淮流,有肉像高丘。寡君投中壶,统帅诸侯。”投中了。齐景公举起矢,说:“有酒如渑水,有肉像山陵。寡人投中壶,代君兴盛。”也投中了。伯瑕对穆子说:“您的话不恰当。我们本来就称霸诸侯了,壶有什么用?还是不要把投中看成希奇事。齐君认为我们国君软弱,回去以后不会来了。”穆子说:“我们军队统帅强而有力,士兵争相勉励,今天就像从前一样,齐国能做些什么?”公孙傁快步走进,说:“天晚了,国君也累了,可以出去了!”就和齐景公一起出去了。
中行穆子和齐侯先后投壶,投中后吟诵诗助兴。这次事开创了“当筵歌诗”、“投壶赋诗”的先河。
03
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曾在长安筑台,以香柏为殿梁,香闻十里,号“柏梁台”。
《三辅黄图》卷五中记载:“柏梁台,武帝元鼎二年春起。此台在长安城中北阙内。”《长安志》引《庙记》:“柏梁台,汉武帝造,在北阙内道西。”《史记·孝武本纪》载:“其后则又作柏梁、铜柱,承露仙人掌之属矣。”《汉书》有“未央宫柏梁台”的记述。由此专家推测,柏梁台可能在汉代长安城直城门大街以南未央宫天禄阁附近。
相传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柏梁台落成,武帝于台上置酒设宴,与群臣联句赋诗,规定人各一句,每句七言,凡二十六句,全诗不换韵。比此,这种同题共作的联句诗称为“柏梁台体”,是最早的七言诗。
汉武帝柏梁台联句诗,其故事背景始见于《三辅黄图·台榭》;称其诗为联句诗体始见于刘勰《文心雕龙·明诗》;其联句诗内容始见于《古文苑》卷八、《艺文类聚》卷五十六和《三秦记》等书篇。清代以前的学者不仅皆以为其联句诗为我国七言诗的源头,还认为由此创立的柏梁诗体是联句诗体的鼻祖。
清代赵翼《陔馀丛考·柏梁体》说:“汉武宴柏梁台赋诗,人各一句,句皆用韵,后人遂以每句用韵者为柏梁体。然《柏梁》以前如汉高《大风歌》、 荆卿《易水歌》……可见此体已久有之,不自《柏梁》始也。但联句之每句用韵者,乃为柏梁体耳。”
全诗如下:
日月星辰和四时(皇帝),骖驾驷马从梁来(梁王)。
郡国士马羽林材(大司马),总领天下诚难治(丞相)。
和抚四夷不易哉(大将军)!刀笔之吏臣执之(御史大夫)。
撞钟伐鼓声中诗(太常),宗室广大日益滋(宗正)。
周卫交戟禁不时(卫尉),总领从官柏梁台(光禄勋)。
平理请谳决嫌疑(廷尉),修饬舆马待驾来(太仆)。
郡国吏功差次之(大鸿胪),乘舆御物主治之(少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