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靖难之变,晚年的朱棣直呼赢得侥幸。当时遭遇平生大敌猛将平安时,一往无前无败迹的北军节节败退,朱棣也差点做了地下冤魂。如果不是后来上天刮了一阵风相助,估计当时就没有朱棣当天子的事情了。
自朱棣准备发动靖难之后,哪怕面对着李景隆的号称百万南军,朱棣也不曾怕过一份。特别是郑村坝之战后,更是把李景隆的南军打得如落水之狗没有了脾气。按理说主将李景隆打了败仗后,朱允玟便应该换下这主将才可。但当时朱允玟是十分信任身旁的军师黄子澄。而黄子澄呢,李景隆是他强力推出任伐乱臣的主将,主将打了败仗,他定脱不了关系。于是,他瞒下了败仗之事,还是让李景隆当征伐北军的南军主将。
对于李景隆的用兵才能,朱棣是知根知底的。得知南军主将还是他,哪怕李景隆再折腾出60万军马,朱棣也不放在心上。对于朱棣而言,李景隆就是一庸才。直到一个消息让朱棣后脊梁直发冷,因为李景隆居然去请了一个人,而那个人,正是朱棣最怕的猛将。因为早年那人一直跟随朱棣北伐,对朱棣的用兵非常了解。朱棣也只能心里发苦,生死只能由天意定了。
建文二年(1400),李景隆带领他的大军向白沟河出发,他将和他的帮手会合。他的帮手有三人,一个是武定候郭英,一个是安陆候吴杰,还有一个是朱棣的旧部平安。郭英和吴杰都是前朝老臣,有着丰富的战争经验,而平安呢,有勇有谋,不仅深谙朱棣的用兵之道,更是军事一大奇才。有了前两次的教训,李景隆这次是做足了十足的准备。他将在白沟河里再次与朱棣兵刃相争,一雪前耻。
正在靖难的朱棣也率领着北军向白沟河前进。一路上他是眉毛直蹙,刚得知南军的先锋是平安等从,他知道,他将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战。说平安是他的平生大敌亦不为过。他知道,他再也不能像之前一般轻松了。大战的序幕在苏家桥拉开
北军到达白沟河口后,在苏家桥宿营。更凑巧的是,李景隆的先锋平安的部队也行军到此。两军一打照面,还未等北军反应过来,平安先作出了反应。只见他抄起了武器,脚猛地一夹马肚,率先向北军冲杀了过去。
南军战将翟能是第二个反应过来的,看到平安先冲了出去后,招呼了下儿子,也向北军冲杀了过去。
要知道,平安是精通用兵之道和练兵之道的。他的部下反应也是一等一的快,先锋将领都冲了,自己还有什么理由不冲?于是,一阵吆喝响起,南军便如打了鸡血一般,冲杀向北军。
而北军之方面的反应和素质明显慢了几拍,待他们反应过来,平安的先锋部队已冲到了眼前。只见平安和翟能父子是一挑一个,如大刀切白菜般,北军士兵的人头如雨般落下。北军将士哪见过这种场景?以前都是两军对垒,先打个招呼后再冲杀一番,哪像现在,招呼都不打?
没办法,战争丧失了先机,他们只能边打边退,边打边退。但他们没想到的是,南军给他们的另一个噩梦已经开启。
郭英很恰时出场了。原先郭英出发便比李景隆要晚一些。等他了解苏家桥战局后,迅速做出了北军败逃的方向判断。
没有人知道当时郭英部队带了多少火药。只知道,郭英让士兵把火药埋在地下,足足埋了几十里。
朱棣的北军败逃的方向刚好是郭英埋火药的方向。果不其然,没多久,轰轰爆炸声不断。北军还没反应怎么回事,便死伤过半了。而朱棣呢,一直在殿后,反而免了一难。
就这样,和平安等部队的首次遭遇战,朱棣部队败得没了形象。李景隆呢,终于看到了一将从胜利后的他,不由做出捏胡子状,微笑着看向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