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晚清,在中国三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的边患几乎清一色的来自于北方,或东北,或西北,或漠北。而南方的边患几乎没有,这是为什么呢?试图解释的历史学家很多。主流观点:北方生存环境恶劣,或游牧,或渔猎。遇到饥荒年景,就会掠夺南方。久而久之,北方人掠夺成性……抢粮食,抢女人,抢地盘。
再看南方,气候适宜,山清水秀。有山有水,有田有林。即使遇到荒年,好歹有野菜、竹笋、蘑菇、鱼虾之类的聊以充饥。而北方则不一样了,一场大雪封山,天地间就什么都没有了。一句话,“经济”的集中表现是“政治”,“政治”的集中表现是“军事”。归根结底,所有的天下大事都是“利益”之争,即吃穿住行,娶老婆生娃……
实际上,定鼎南方的政权也有攻击性,只是比例极低。例如,西藏地区的吐蕃和云南地区的南诏,就是两个攻击性很强的政权。熟悉地理的人都知道,中国西南有“川滇黔”,三省中,“川”为西南之根本。但是,割据四川的政权普遍偏安一隅,进取心不强。因此,常被覆灭。例如,曹魏邓艾灭蜀,东晋桓温灭成汉,东晋朱龄石破谯纵,后唐李存勖灭前蜀,北宋王全斌灭后蜀,明朝汤和平明玉珍,清朝豪格平张献忠……
贵州掌权者多为“土司”,根深蒂固,但是,对中央的威胁普遍有限。与贵州和四川不同的是,割据云南的政权往往颇具攻击性。虽然,其威胁不及北方游牧民族严重。但是,中央朝廷却很难彻底根除其隐患。例如,东晋南朝的爨氏是半割据状态,隋朝的爨氏再度复叛。唐朝的南诏,两宋的大理,明朝的沐王府,清朝的吴三桂,近代的滇系军阀……当年,第一个跳出来反对袁世凯的就是割据云南的蔡锷。
在所有较强攻击性的云南政权中,以南诏的攻击性最强,对中央朝廷的危害也最深。那么,南诏从哪里来呢?公元8世纪,南诏(738年—902年),由蒙舍部落首领皮逻阁所建,一个崛起于云南地区的古代王国。皮罗阁,属于“乌蛮人”,彝族的祖先。隋末唐初,云南洱海附近有六个实力较强的小国,史称“六诏”,分别为蒙巂诏、越析诏、浪穹诏、邆赕诏、施浪诏、蒙舍诏。其中,蒙舍诏在诸诏之南,称“南诏”。后来,在唐朝支持下,南诏先后征服了西洱河诸部,灭亡了其它五诏,一统洱海。
南诏鼎盛时期疆域:东面包括两爨,东南到达安南,西北连接吐蕃,南面和女王国(女王国国都在泰国南奔)接界,西南和骠国(在缅甸曼德勒一带)接界,北抵大渡河,东北抵黔、巫(贵州和四川的长江南岸)。那么,唐朝为什么支持南诏呢?在政治上,有句名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当年,地处高原的吐蕃势力十分强大,藏人勇悍过人,并始终为唐朝的大患。当时,吐蕃与云南接壤,所以,唐朝一直支持地处云南的南诏。后来,南诏的归顺初步达到了以南宁州为据点,俯瞰安南;以洱海为据点,西抗吐蕃的战略构想。人世间,有一利,必有一弊。当时,唐朝此举直接导致了南诏、爨氏两大势力的并立争雄,反而给了吐蕃可乘之机。为此,唐朝不得不对南诏有所防范,对爨部实施戒备。于是,唐朝开始调用安南都护府的军事力量介入云南地区。
从此,唐朝和南诏展开了数十年的相互攻伐。南诏国内,国号数次更变。公元737年,皮逻阁战胜河蛮,取太和城。次年,唐玄宗赐皮逻阁名为“蒙归义”,进爵“云南王”。天宝四年(745年),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遣使至云南,与皮逻阁言语不相得,皮逻阁很极度不满。公元750年,南诏国王阁逻凤路过云南,云南太守张虔陀侮辱同行妇女,勒索贿赂。阁逻凤愤怒,起兵攻破云南,杀张虔陀,并取羁縻州。公元751年,鲜于仲通率兵八万出戎、巂州,往击南诏。进军西洱河,兵临南诏首都大和城,被南诏击败,唐兵死六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