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一首“打油诗”,小学生都能读懂其中含义,做到的人却不多

2020-10-09 22:47:25 作者: 明代的一首“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从这两句话就可以看出诗歌的魅力。诗歌起源于两三千年前,直至唐代达到巅峰,成为唐朝文化的风向标,但凡读过几本书的唐代书生,几乎都能吟诵几首经典诗作,否则会被别人嘲笑。提到唐诗,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李白和杜甫,他们二人的名气旗鼓相同,一个被誉为诗仙,一个被尊为诗圣。

李白和杜甫的写诗风格不同,在很多人心目中,更喜欢豪放不羁的李白,那种豪迈大气的诗句,读完之后让人荡气回肠。不管是“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还是“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都成为经久不衰的千古名句。唐代之后,写诗的文人依旧很多,但几乎没有人能与李白相提并论。

转眼间到了明代,虽然顶级诗人基本没有,但知名度还不错的诗人也不少,那些作品也是家喻户晓。比如大才子唐寅的《桃花庵歌》,绝对称得上妇孺皆知,其中两句“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更是一骑绝尘,被那些追求个性独立的青年当成座右铭,不在乎别人的眼光,过好自己就行。

自古以来,人们都知道时光易逝的道理,告诫后人珍惜时间的古诗词层出不穷,杜秋娘的“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韦应物的“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今天咱们介绍的这首明代诗歌,也与珍惜时光有关,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小学生都能读懂其中含义,但能做到的人却不多。

《明日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

世人苦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这首诗的作者名叫钱福,自号鹤滩,因此又被称为钱鹤滩。或许你没有听过钱福的名字,但他的才华确实值得钦佩。钱福的先祖钱镠,是吴越国的开国之君,作为曾经的皇室后裔,钱福拥有骄傲的资本。更重要的是,他自幼天资聪慧,七岁就能下笔成诗,十几岁考中秀才,不折不扣的神童。

公元1486年,钱福以优异的成绩中举,他没有骄傲自满,而是继续畅游在知识海洋,四年后进京赶考,直接摘取状元桂冠,当时文坛大咖王夫之对他赞不绝口。头顶状元的光环的钱福,却对仕途功名不感兴趣,只做了三年的官,随后就主动辞官回乡,如此高的境界,让寻常人望尘莫及。

且看《明日歌》,开篇四句“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总是在等待明天,把事情一拖再拖,却从没有思考过,一生能够多少个明天。每个人都懒惰的一面,也就是所谓的惰性,有些人能克服惰性,养成自律的习惯,而大多数人无法克服惰性,最后一事无成。

如果一味地找借口,把事情拖到明天再做,肯定会荒废所有事情,就像韩愈所说的那样:“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时间不等人,你若一直等待明天,会被明天所拖累,不知不觉都过了整个春夏秋冬,然后一辈子就结束了。要活在当下,不要总是期待充满变数的未来,只有当下才是最真实的。

那句“百年明日能几何”的感叹意味深长,即使活到一百岁,充其量也就三万多个明天,眼睛一闭一睁,一天就过去了;眼睛一闭不睁,一辈子就过去了。平心而论,钱福的这首《明日歌》,基本可列入打油诗的范畴,如同大白话,道理却极为深刻,提醒世人珍惜时间,今日事今日毕,切勿把什么事都放到明天。

道理大家都懂,有几人能保持自律的好习惯呢?各行各业相对成功的人,并不是因为天赋比普通人高,也不是运气好,而是能够克制自己的惰性,每天进步一点,日积月累,就会实现梦想,做得比一般人成功。各位看官,多读一遍《明日歌》,你有没有些许感触?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