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灭亡时,数十万秦军主力为何见死不救?真的是因为戍守之责吗

2020-10-11 17:19:41 作者: 秦朝灭亡时,

公元前356年到公元前350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在秦国进行了两次变法,训练秦国新军,奖励耕战,军功授爵,秦军战力大增。公元前351年,商鞅率秦军主力在河西大败魏武卒,收复失地,秦军锐士名震天下。

之后秦军奋六世之余烈,逐渐成长为战国战斗力最强的军队,帮助秦始皇横扫六合,统一天下。自公元前238年攻韩,到前221年灭齐,10年之间秦军所向披靡。名将王翦灭楚时,秦军主力更是达到了60万人,可见秦军实力之强大。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秦朝,纳天下之兵充实部队,秦军战斗力达到了历史最高峰。但是秦朝二世而亡,更为奇怪的是,那支攻无不克的秦军在短短几十年后竟然不堪一击,秦军主力甚至在整个秦朝灭亡过程中都不见踪影,秦军四大军团也是结局各异。

骊山军团,短暂辉煌

秦朝末年,因为长期以来的高压政策和繁重徭役,导致民怨沸腾。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天下纷纷响应,一时间反秦势力遍布全国。但是镇压农民起义的秦军骊山军团,居然是章邯临危受命,赦免骊山徭役而组建而成的70万(实际应该在20万左右)“囚徒军”。

骊山军团在章邯的率领下东击义军,渑池大胜周章,陈郡破陈胜,势如破竹。但是在之后的雍丘之战中,项梁率领楚军大胜秦军,骊山军团损失殆尽。章邯收拢各地秦军,在定陶再战楚军,取得大胜,项梁败死。

长城军团,英雄气短

而在骊山军团覆灭后,秦军的主力转变成了南下支援的长城军团。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稳定北方边境,派大将蒙恬率军30万北击匈奴,《史记》记载,蒙恬率领秦军在一年时间内却匈奴700余里,收复河套,沿长城布防。长城军团是秦军最精锐的主力军团,所属都是身经百战的秦军老卒,全为“骑马控弦之士”。

但是长城军团在蒙恬含冤而死后,一直群龙无首,士气大减。在章邯破楚,兵渡黄河收复赵燕之地时,名将王翦之孙王离率领20万戍边军南下,与章邯合兵,在邯郸大败赵军,合围巨鹿。

但是奉命前来救援赵军的项羽彰显了自己的英雄盖世,在其他援军作壁上观的时候,项羽破釜沉舟,率领5万楚军猛攻王离,大破秦军,20万长城军团几乎全军覆没。这支曾令匈奴闻风丧胆的英雄精锐,终究没有逃过“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预言。王离败亡后,章邯无奈降楚,剩余20万秦军被项羽坑杀。

关中军团,无力回天

关中军团是驻防秦都咸阳的“御林军”,下辖卫尉军、中尉军、都尉军三支军队,主帅苏角、李由。卫尉军是秦宫廷近卫精锐,兵力1万。中尉军是咸阳守军,两万余人。而都尉军则是驻扎在咸阳周边的防卫部队,总兵力高达10万。

但是关中军团作为最后坚守的一支秦军作战部队,在其余秦军主力覆灭之后,已经无法再承担起只手补天的重担。中尉军在峣关被刘邦击破,秦皇子婴投降,秦朝灭亡,关中军团这支秦军最后的王牌部队,也就此瓦解,其中一部被刘邦收编。后期楚汉相争时,汉军中最精锐的“郎中骑兵”就是关中军团旧部。

岭南军团,争议焦点

在现在很多“网红学者”的观点中,秦朝灭亡最主要的一个原因之一,就是真正的秦军主力没有参与卫国之战,而是驻守西南,“为保国土,不能回援,含泪见证秦朝灭亡”,这支被谈及的秦军主力,就是兵力高达50万的岭南军团。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派遣大将屠雎、赵佗、任嚣率军50万南征百越。据《淮南子》记载,秦军兵分五路,进攻闽浙和两广的百越诸国。在之后5年之间,秦军一共三征岭南,将百越之地纳入秦国版图,并设立南海、桂林、象郡三郡。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