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文抑武的国策实施以后,宋朝国内武官地位急剧下降,很多得力将领纷纷为了保住自己的小命,就请辞政务,回乡务农。再加上,很多文人也因为这些放弃了投笔从戎的理想,军队的后备人员逐渐有所不足,军队可使用的劳动力开始减少,纪律性大不如从前,没有了整齐划一的军队,怎么可能获得收复战争的胜利呢?
二、"三冗"问题十分严重,使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宋朝除了以重文抑武的国策而突显于历史上,还有一个特征,那就是宋朝的"三冗"问题几乎就是朝代之最,而"三冗"问题最恶劣的后果就是拖垮了宋朝的财政,而财政又是一个军队战争胜利与否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所以我认为,宋朝的"三冗"问题太过严重,拖垮了国家财政,使得军队没有足够的财力支撑一场又一场的收复战争。
"三冗"问题的第一个表现就是冗官太多。在历史上有数据统计,北宋真宗时,官员9785人,仁宗皇佑元年,为17300人,至宣和元年达48377人。
短短一百多年中, 官员就增加了5倍之多。这仅指官, 还不包括数倍于官的吏,"真宗咸平四年,有司言'减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余人',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也"。
按当时的人口比例, 其官吏之多正是不可承受之重。这么多的官吏使得国家机构办事效率极其低下,并且还有这么大数量的官员需要国家俸禄的供养,可见国家财政的负担是多么的严重。
"三冗"问题的第一个表现就是冗兵太多。宋朝长期实行"养兵政策"。所谓养兵政策, 就是每当一个地方矛盾激化时, 百姓即将暴动的情况下, 政府就大量征兵,把社会上的流亡民众收揽为士卒,以防止其聚众造反。
"每募一人, 朝廷即多一兵,而山野则少一贼",在庆历年间,宋军人数竟达到125万之巨, 而且全部都是雇佣兵, 实在是一个天文数字。
而养活这些雇佣兵的国家财政更是难以维持,几乎就是再多一点点就要崩溃的情况了。再加上,宋朝长期实行募兵制,并且从军期限非常长,高达六十岁,可士兵的黄金年龄只有几年,这无疑又是给国家财政添加了难以调和的负担。
最后一个表现就是冗费。除却上面在冗官,冗兵问题上所花的钱,还有各种无用的军事机构,官员机构。
在历史上记载过宋朝税收的使用情况,仁宗时,财政开支大概在税费的三分之一,英宗时财政开支为税费的五分之一,而到神宗熙宁年间全部的税费都用尽。由此可见,宋朝的财政真的承受了很大的压力。
"三冗"问题的严重,使得宋朝国家财政的负担,一朝比一朝更甚,怎么还能支撑得了宋朝收复战争的发动呢?所以结婚也很容易预料到,那就是是失败。所以我认为三冗问题太过严重,使得国家财政拿不出更多的钱财来支撑战争的消耗。
三、宋朝战马来源丰富,战马数量极多不稀缺
有人说,宋朝收复战争的失败,更多是因为战马的原因,其实并不是这样,宋朝的战马数量和质量都是相对来说不错的,收复战争失败的原因更多是因为上面两个原因。
首先是宋朝战马的数量。宋朝的战马来源很多。第一种就是宋朝本地饲养,仅仅是政府在京城附近饲养的战马都高达二十万,更何况其他地区呢?
第二种是民间饲养,在历史上记载,宋太宗曾在民间一次性购入了十七万匹战马,从这也可以看出民间战马数量是非常多的。再加上,宋朝与少数民族的贸易十分频繁,战马也不例外。
其次是马匹的质量也十分不错。在收复燕云十六州之前,北宋还是取得了一定的胜利,这就足以看出,战马并没有给北宋的战争拖后腿,自然也就不存在在收复燕云十六州的过程中拖后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