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手下残兵败将,却能横扫欧洲,罗马帝国难撄其锋

2020-10-13 07:34:45 作者: 大汉手下残兵

据《史记》、《汉书》、《后汉书》、《辞海》等资料记载,匈奴最早活跃于公元前3世纪(战国时期)的燕、赵、秦以北地区,公元前208年至公元前202年的7年间,冒顿(挛鞮氏)单于率领匈奴大军先行征服了西域地区的东胡、楼兰、乌孙等20余国;再行向北征服屈射、鬲昆、浑窳、丁零等数国;后又向南占领白羊河南王、楼烦、河套以南之地,并建立“匈奴单于国”政权,成为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大漠南北的政权国家,控弦之士达30万余,成为北方当时最强大的民族。

然而,此时西汉初立,民生国计尚处于发展恢复的起步阶段。为此,匈奴见有机可乘,屡屡率兵南下袭扰汉朝国土,汉朝多以防御坚守国策为主。

期间,最为后世所传唱的,便是征西大将军陈汤率领2万精锐铁骑,正面大败匈奴军队,一战斩杀匈奴大单于首级。从此,陈汤的那句霸气豪言“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流传于世。

后来,在长达近两百年(公元91年至公元290年)的历史长河中,曾经的天之骄子、北方苍狼匈奴人,好似人间蒸发失去了消息,中外历史难觅其踪。

然而,翻开《波斯史》、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洪钧的《元史译文补正》等资料,则不难发现匈奴人踪迹。

匈奴(匈人)人迁移的路线:伊犁河流域(今新疆哈密,遭到汉将司马达的攻击,继续败退)→锡尔河流域(今中亚的乌兹别克、哈萨克等地,又遭到汉军攻击,继续败退)→顿河以东、里海以北(杀死阿兰国王,征服了阿兰国,开始恢复元气)→顿河以西、多瑙河以东(公元374年,大单于巴兰姆伯尔率领匈奴大军,大败东、西哥特人)→征伐罗马帝国(东、西哥特人越过多瑙河,逃进罗马帝国避难)。

从匈奴人的迁移路线,可以分析出匈奴人的一个发展里程。

一战:征服阿兰国,建立根据地。

二战:发展壮大,积蓄资本。先于俄罗斯草原稍作休整,接着分兵三路,一路袭扰罗马帝国;二路于公元384年征伐美索不达米亚,并成功占领爱德沙城;三路于公元396年,攻击萨珊波斯帝国。

三战:嚣张霸气,进军东罗马。公元395年,匈奴大单于乌尔丁曾这样要挟东罗马帝国,有一次对东罗马帝国的色雷斯省总督讲:“凡是太阳能够照射到的地方,只要我愿意,我就能够征服。”可见,当时匈奴人在欧洲有多么的嚣张与霸气。公元400年,匈奴大单于乌尔丁率领匈奴大军,不断向西扩张,迅速占领多瑙河盆地,且一度攻入意大利疆域。公元408年,乌尔丁挥师侵入东罗马帝国,并抢得大量财物,谁知在返回途中,竟遭到罗马人的突然伏击,大单于乌尔丁不幸身亡。

四战:匈奴帝国强势崛起,逼迫东罗马纳贡互市。乌尔丁大单于死于,奥克塔尔继位大单于,并以匈牙利平原为政权中心,并布达佩斯附近设立王庭,建立匈奴帝国。不久,奥克塔尔大单于病故,其弟卢加继位大单于。公元422年,大单于卢加两度攻入东罗马帝国的色雷斯、马其顿等地,逼迫东罗马帝国皇帝屈服,以每年纳贡350磅黄金为议和条件,取得匈奴人的退军;426年,卢加大单于再次攻入东罗马帝国,以东罗马帝国开放边境互市为条件,再次取得匈奴人的退军。

六战:决战西罗马、西哥特联军,两败惧伤而退。公元450年,阿提拉大单于的匈奴兵锋,已令欧洲东、南、北三个方向的数国、数个部落尽皆臣服。接着,野心勃勃的阿提拉大单于,再次将征伐的目光放在了西面的西罗马帝国,并提出了索要西罗马皇帝妹妹荷诺利亚公主为妃、以半个国土为嫁妆的条件。结果,被其所拒。为此,阿提拉大单于集结50万大军(含仆从军),大规模出兵西罗马帝国,一举攻到了西罗马的高卢(今法国)。兵锋所向,无不臣服。很快,匈奴大军便开始围攻高卢重镇奥尔良(今法国巴黎)。

这时,原本与西罗马敌对的西哥特人,感到了“唇亡齿寒”之忧,随即放下两国仇恨,与西罗马联合出军奥尔良,一同对抗匈奴大军。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