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川观察”的经验中,我们或许可以得出一些传统广电媒体转型和新媒体传播规律。
文 | 晴栀
单日发布视频条数30+,半个月涨粉1500多万,隶属于四川广播电视台的官方抖音号“四川观察 ”最近受到了多方关注,更是受到了央视新闻的公开点赞。 “四川观察 ”可以算是传统媒体转型成功的代表之一,它颠覆了传统地方媒体的内容传播特点,将视野放宽,走出桎梏。
这样一个爆款广电新媒体的出现,对于在转型难题中摸索前进的传统媒体有着一定的示范作用,而从“四川观察 ”的经验中,我们或许可以得出一些特定的内容生产和传播规律。
不起眼的地方政务新媒体到广电融媒体标杆
“四川观察”的抖音账号成立于2017年,隶属于四川广播电视台。但一直没有专业的运营团队,影响力有限。直到去年8月份,转折出现了,当时正值四川因连续暴雨受灾,该账号发布了一条“四川抗洪民警追悼会”的视频,并针对抗洪主题发布了一系列内容,画面中军民一心团结抗灾的场景让人感动。
之后,“四川观察 ”在内容布局上做出了调整,在常规的政务新闻之外,拓展了内容类型,到2019年年底,粉丝数量已经达到了40万。到了2020年, “四川观察”的涨粉之路更是走上了快车道,疫情防控期间制作的专题视频播放量超过50亿次,8月份发布了回应“央视新闻观察四川观察”的视频、“狗狗跳楼逃生第一时间奔向主人,因为我短短的一生里只有你呀~”等爆款内容,半个多月涨粉1500万。
迅速的涨粉让 “四川观察”这个原本不起眼的地方媒体账号迅速出圈,引发网友热议,粉丝数也保持着不断上升的趋势。
今年8月,四川广播电视台和百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旗下“四川观察”将与百度着重在内容、技术以及产品等3个方面展开合作。在未来,双方将在重大新闻领域深层联动,通过“四川观察”与百家号的通力合作,孵化新媒体项目,深耕垂直内容。 “四川观察”总编辑岳学渊透露,接下来内容团队会做垂类孵化,开设一些子账号,如慢直播、评论、新闻举证等方面的内容,继续做规模化传播,做好内容和服务。
从作为政务APP的衍生副产品无人问津,到现在成为融媒转型发展的主推品牌, “四川观察”的快速成长也在向我们证明,地方政务新媒体也可以做到如此量级。
逆势走红的爆款逻辑在哪里?
正如网友所调侃的,“老婆饼里没老婆,驴打滚里没有驴,四川观察除了四川哪都观察”, “四川观察”之所以能够出圈成为全国范围内具有影响力的官方媒体,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其突破了地域性的“营业”范围。 “四川观察”成了“四处观察”、“删掉,让四川观察发”也成了为网友津津乐道的梗,并不断地将其传播至原本无法触达的领域。
从其定位来看, “四川观察”并不把自己当做“四川人”来看待,其发布的内容从突发事件、社会新闻到奇闻异事、家长里短都有涉及,地域范围更是纵横南北贯东西,甚至放眼全球,无论你感兴趣的领域是什么,总能在 “四川观察”的账号内容中找到对应。
互联网时代,网友的网络冲浪是一种“不问来路、不寻归处”的游牧式信息消费,新闻的触达受到的地域限制也被无限缩小到近乎不存在。 在这样的环境下,挣脱地方媒体的身份束缚,在同行们还在挖掘本地新闻的时候已然跳出圈层限制,发布多维度、多领域、跨地域的内容资讯,对于拓展受众、提高自身影响力自有不小益处。
短视频传播内容的传播让碎片化的阅读习惯以及即时性、海量的信息传播模式成为当下的主流, 大量而密集的信息输出,能够更容易地满足大众对信息需求的获取需求。 “四川观察”一天时间内发布的视频数量可以达到30+甚至更多,最快时可以五分钟内更新一条。通过高频率的内容发布速度,在网友眼中塑造了“劳模”的形象,在其发布的新闻内容评论中,经常能够见到“几分钟没更新了,是午休去了吗”、“敢不敢一秒钟更新一次”的催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