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今,他们对企业转型有着更深刻的体会。
“我是1月29日从东京飞回上海的。回日本,本来是要去总部开会,鉴于当时中国的疫情,总部通知我不要去公司,于是,我当即决定返回上海。”说这话的是富士胶片中国总裁武冨博信。
日前,上海市外商投资协会与全球五大猎头公司之一的史宾沙公司一起走访了9家在沪跨国公司的中国区CEO,这些外企“掌门人”回顾过去几个月的惊心动魄,依然记忆犹新。
史宾沙公司全球合伙人丁海英,正在讲解她与上海外商投资协会合作的对9家在沪跨国公司中国区CEO的走访报告。
疫情期间,他们都选择了“逆行”
卡博特公司资深副总裁兼亚太地区总裁朱戟回忆道:“虽然当时是春节假期,但我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件大事,第一个本能反应就是要归位。年初四,我一个人先于家人从新加坡回到上海。危机发生时,作为领导,一定要知道自己的位子在哪里。”
春节假期,奥特斯中国董事会主席潘正锵在新加坡休假,他仍每天和奥特斯疫情应对小组进行视频讨论,布局防疫措施。假期一结束,他就从新加坡回到上海。他说,他回到公司,员工才会觉得这里是安全的。
而米其林大中华区总裁伟书杰说:“我们刚来上海半年,很期待在上海过春节,本来已经制定了一个深度游览上海的完美计划,结果大多数时间在家里的厨房度过。”
当时有不少外国人选择回自己国家,伟书杰的夫人也问他是否要带孩子们回法国,他非常肯定地回答“No”。“我们来到中国,这里就是我们的家,我们哪里都不用去。”搬来中国之前,伟书杰一家曾居住在俄罗斯,他的理念是不管到哪里,都可以真正“落地”,为这个国家做些事情。
迅达中国的CEO施达毓一家,本来打算去西安过春节,临行前一天,根据当时形势,决定还是留在上海,后来也没有回美国。
4个月前,迅达集团决定投资建设口罩生产线。(来源:企业官微)
倒逼外企“掌门人”越发关注企业转型
疫情给企业正常的生产和经营带来巨大困扰,这些“掌门人”谈到,所幸的是,由于企业在疫情爆发前已经开始转型,所以业务受疫情影响较小。如今,他们对企业转型有着更深刻的体会。
米其林这些年大力发展B2C业务,做大替换胎市场,如打造“驰加”汽车售后服务品牌,建立全国线下门店网络,针对轮胎的全生命周期提供一揽子服务等。因此,虽然疫情造成国内整车企业业务下滑幅度很大,但米其林受到影响较小。
迅达的施达毓说,2月14日,他就接到西安地铁公司打来的询问业务安排的电话,“没想到客户复工这么快。”另外,他发现,由于疫情,人们对更大的居住面积有了新追求,企业目前正在研究这一趋势可能对住宅电梯产生怎样的影响。
索尼在疫情期间,很多零售门店受到影响,但是线上的业务在增长,比如耳机在线上的销售猛增。因为大家都在家,为了不互相干扰,都戴上耳机。这些情况也触发了索尼中国董事长兼总裁高桥洋的思考,他说:“如今,我们很多新产品发布已经改为直播形式,或尽可能多地用短视频代替文字信息,因为消费者已经习惯以这样的方式接受商品信息。”
米其林的伟书杰也认为中国充满了机会,中国市场正从追求数量转到追求质量,这为高端产品提供了很大发展空间。米其林把企业最先进的产品放在中国制造,沈阳工厂生产的高科技轮胎直接供应特斯拉在上海工厂。此外,米其林不只是定位于卖轮胎,而是提供服务解决方案,与经销商合作也更加深入,使公司可以更好地掌握终端客户和每个轮胎的数据。
员工为何会自发开车650多公里,把医疗物资送往湖北医院?
疫情考验着这些外企“掌门人”的决策力。
赢创大中华区总裁夏赋良说:“我们第一时间采取了很多措施,在这样的紧急情况下,我不需要向德国总部逐一请示。我在第一时间和亚太区总裁通了电话,告诉他我们要准备采取一些严格的防护措施,他就说‘You have my full support(我全力支持你)’。当然,有授权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