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草书八病及其成因

2020-09-13 08:03:01 作者: 当代草书八病

当代草书八病及其成因

作者: 中华网络书法家协会杨清汀

当代是一个抒情的时代,可以歌,可以赋,可以舞,也可以书。书当然最好是草书了,所以凡捉笔握管者,尽管真、行、隶、篆不甚了了,大笔一挥的草草习气却颇多自许。如果这是大众层面普遍问题的话,不妨一笑了之,然在各类大展中评出的所谓精英,居然也草得一塌糊涂,则叫人如坠云雾了。如八届国展中,获“全国奖”的一幅草书作品,放过缠绕不清的线条姑且不论,七十字的某首五言唐诗,至少有六处以上的草法或文字舛误,看来真是“草草一挥”了。如果这又是一个特例的话,倒也罢了,讵料最近又从多家媒体上看到了一个很有影响的草书展,则又使我不得不沉思一些问题了。这个展览是“二OO五中国杭州首届国际草书艺术展”(《书法导报》2005年11月9日第十八、第十九版),曾选登了46人的草书作品。这些作者几乎都是当今的大家和名家,应该说基本上代表了当代草书创作的最高水平和基本走向,很有研究的典型意义。其间有些作品颇有意味,但有相当一部分作品难尽人意。由此,从另一角度来看,我对当代草书出现的诸种问题反倒释怀理解,且有所悟何以出现诸多见怪不怪的问题。因此,纵观当代草书之现状,遂不揣冒昧,约略抽绎出当代草书的八种病症:

1、支离破碎,有胆无笔

这在一些大家的作品中并不鲜见。越是名头大,书胆特大,浑无所忌,笔狂无节制,而点画愈露马脚。支离破碎,变形夸张,无规律节韵可寻,非字非画,难以识赏。须知胆并非意、理、法,更非韵、趣、情。一幅字只剩下了胆,吓得赏读者本应审美的目光惟有躲闪不迭的份了。

2、 钉头鼠尾,缠忽不清

一些大赛中推中的明星多入此道。这些作者尚且年轻,有的是气力,下笔狠,但行笔又不听使唤,收笔更是力不从心,正应了“再而衰,三而竭”的老话。满纸行行停停之后,便钉头磷磷,鼠尾徐徐,其间乱绕一通者,不知交代何处。线条驾驭不住,点画不知东西,则凭水墨遮掩,让人看了心里不知滋味。

3、 误入阁帖,不通使转

阁帖本无过,习者误读之。“书谱风”、“章草风”、“小草风”风散云去后,“阁帖风”似又刮来了。因习书者难察草圣、书圣之笔何所从来,功力不济,下笔无由,不通使转,一拓直下,难以收拾,靠惯性用才使性,知书不知法,便徒得阁帖僵形了。

4、 抱守某家,终为形役

抱守某家,本不是病,尤于初志于草书者,可谓捷径通途。问题的关键是历史上黄山谷、王孟津、傅青主就这么几个人,以东西南北之大,都把目光聚在这几个人身上,似乎太有些赶集的味道了!尤可病者,一些人初守某家,气息尚好,愈到后来则形影愈加憔悴,以至于多年后几乎成了某大家的病影子。是习者太依赖于某家?是习者仅取了某家一瓢而饮的结果?是习者功性不足的缘故?抑或是习者历练胸襟难得升华之所限?然也有抱守某家,广收博取,修得正果卓然成家者,如已故的卫俊秀先生,愚以为在当代学傅山者,可称为一人而已。

5、以行作草,勉为其难

用行书笔法写草书,若小草则或可承接,若大草则勉为其难了。行书和草书之间本来是容易过渡的,所以介于其间的书体又称为行草,但在大草创作中,其用笔和结体却有了很大的不同,有的纯用草书符号。从时下来看,有的作草者只是把行书写得夸张而已;有的则是形迹似草书,点画难合草法;有的则是大处龙飞凤舞,小处生硬牵强。凡此种种的问题,暴露出了用笔的单一,行气的轻率,满纸的春蛇秋蚓。

6、伸拳缩腿,线僵神滞

此种草书,亦较为风行。看似开阖大度,实则如木偶力士,枉作吓人状。这在当代一些大家的作品中较为常见。因“大家”的效应非同一般,遂被仿写者陈陈相因,但线条愈加僵直,神色愈加枯槁,使这一路的草书营养不良,畸形发展。

7、流滑笔薄,坠入俗格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