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8年以超过12%的速度增长,今年将突破2000亿千瓦时,2030年将突破4000亿千瓦时……乘着“数字新基建”的东风,我国数据中心的用电量正不断增长,折射出用能方式在调整、经济结构在优化、新的动能在聚集。数字产业蓬勃发展,电网企业正大力开拓蓝海,为数字化转型开辟更多想象空间。
发一条朋友圈需要多少电?
手机的电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实际上,从你拇指点击发送的瞬间起,那些花哨的图文就以朴素的二进制编码,迅速传输到了某个数据中心闪着蓝光的巨型机架里。层层堆叠的服务器和网络设备24小时不停全年无歇,你发朋友圈的电量,基本都用在了这里。
2018年,全国的数据中心“吃”掉了1608.89亿千瓦时的电量,占当年全社会用电量的2.35%,比整个上海市的用电量还要多。截至2019年,数据中心用电量连续8年以超过12%的速度增长。
据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预测,今年我国数据中心整体用电量将突破2000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升至2.7%;到2030年用电量将突破4000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将升至3.7%。
“数字新基建”的东风来了。从数据中心用电量看数字产业发展,三件事显而易见:用能方式在调整、经济结构在优化、新的动能在聚集。
电量用在了哪里?
很简单,数据中心里的大量主机与服务器、供配电系统高强度不间歇运转,产生了大量新增用电需求。但另一个重要却很有隐蔽性的原因是制冷。
就像电脑用久了会发烫,数据中心千亿级别的芯片一起“开工”,大量废热同时排放,其发烫程度远高于普通电脑。为了保证每台服务器都在适宜的温度、湿度下工作,数据中心必须配置冷水机组、冷却塔等大型制冷系统,以快速吸入热空气、排出冷空气,保障服务器正常运转。
统计数据分析,制冷带来的用电量占数据中心整体用电量的40%左右,而电费又是数据中心运营成本的大头。因此,互联网巨头们绞尽脑汁,不断寻找更适合数据中心生存的天然“冰箱”。例如,微软将数据中心“埋”在了加利福尼亚海岸约9米深的海底和苏格兰奥克尼群岛水下,脸书(facebook)的数据中心建在了北极圈以南100千米处的瑞典吕勒奥镇。
当然,对大多数企业来讲,这些特殊案例并不具备复制性和推广性。把目光转回来,实际上,我国大部分数据中心都选择在气候更凉爽、能源资源更丰富的西部地区“扎堆”出现。
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及亚马逊、奇虎360,均在宁夏中卫设立了数据中心。新疆克拉玛依、昌吉和阿克苏地区,聚集了大批云计算和大数据中心。甘肃移动第二大数据中心项目于去年夏天开建。继2017年中国南方数据中心在贵州建立后,去年3月,苹果(乌兰察布)数据中心项目开工。此外,华为、阿里、腾讯和谷歌、英特尔、微软都纷纷选择让数据中心落户贵州、内蒙古。
河北张家口正在建设“中国数坝”。在2019年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的中国数坝·张家口专场对接会中,张家口共有12个数字产业合作项目签约,总金额达587.5亿元。今年,张家口将形成投资过千亿元、服务器规模达150万台的大数据产业集群。
一份来自华北电力大学的报告显示, 2023年我国数据中心总用电量将达到2667.92亿千瓦时,2019年至2023年5年的年均增长率将达10.64%。这一数字,高于多数传统行业用电增速并领跑新动能行业用电增速。这毫无疑问是电力需求新的增长点。
“放大镜”里看变化
透过数据中心用电量这个放大镜,可以清晰地看到数字经济的全面提速和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7月份我国全社会用电量682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其中,第三产业用电量116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3%。
上半年,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的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用电量增长了27.7%,其中互联网数据服务业用电量同比激增71.6%。
技术密集型的新兴产业用电量曲线持续上扬,是早就出现的趋势,也仍是正在发生的现实。整体来看,拉动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主动力不再是传统的高耗能产业,经济结构正在发生变化,新旧动能加速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