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解敏9月16日报道:以“智能、互联—赋能产业新发展”为主题的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以下简称“中国工博会”) 9月15日至19日在沪举行。本届工博会中国科学院围绕“创新科技、报国为民”的参展主题,集中展示了21家单位的78项创新成果。
其中,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北斗三号中科院导航卫星”荣获本届工博会“特别大奖”;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海斗一号全海深自主遥控潜水器”、武汉中科极化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所属企业)的“人体肺部气体磁共振成像系统”两个成果荣获本届工博会“大奖”。此外,来自国仪量子(合肥)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所属企业)的“量子钻石原子力显微镜”荣获本届工博会“创新引领奖”。
北斗三号中科院导航卫星:解决制约北斗全球组网的瓶颈问题
今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这是中国为全人类的进步发展做出的又一个伟大贡献。中科院是导航卫星研制的主力军。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抓总研制了北斗三号10颗全球组网MEO(中圆地球轨道)卫星和2颗试验卫星。
创新成果“北斗三号中科院导航卫星”采用框架面板结构、单独星敏感器定姿、高功能密度综合电子架构等技术,打造了“中国科学院导航卫星专用平台”,有效增强了卫星的适应能力和可扩展能力。此项成果具有独创的“功能链”设计理念,实现了平台内部的一体化设计,最大限度地完成了卫星内部各项资源的优化整合,同时提高了功能密度和可靠性,大幅度降低成本。该成果首次在导航卫星上采用大功率氮化镓固态放大器,有效提高了信号质量。
此外,成果采用了国产龙芯CPU+FLASH的架构,填补了国产航天处理器的空白;核心器件全部国产化,带动了从材料、器件、部组件、单机到系统整个产业链的发展,核心器部件自主可控,摆脱了“受制于人”的局面。
“海斗一号”无人潜水器:挺进万米深海 成为海洋技术领域新里程碑
今年6月,中国自研“海斗一号”无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进行万米海试。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的创新成果“海斗一号全海深自主遥控潜水器”外形像条鱼,它集探测与作业一体化、自主与遥控模式相结合的万米深潜装备,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它的最大下潜作业深度10907米,刷新了我国潜水器“最深”下潜纪录。据介绍,“海斗一号”是国际上首台具备自主遥控功能的探测作业一体化、“万米无人”潜水器,填补了我国作业型全海深水下机器人的空白。“海斗一号”的研制历时两年半,此项成果是我国海洋技术领域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我国无人潜水器技术跨入了一个可覆盖全海深探测与作业的新时代。
人体肺部气体磁共振成像系:“点亮”肺部
肺部重大疾病,如肺癌,严重威胁人类健康。MRI磁共振是一种重要的临床医学影像学技术,与胸透、CT和PET等方法相比具有无放射性的优点。然而,肺部大部分是空腔组织的特性,导致肺部成为常规MRI的盲区。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的科技成果“人体肺部气体磁共振成像系统”可以对肺部通气、微结构和气血交换功能进行定量、可视化精确评估,弥补了传统磁共振成像的肺部“盲区”,成功“点亮”肺部。
该系统实现知识产权转化落地,已通过上海医疗器械检测所注册检测,国家药监局“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审评。核心装置“医用氙气体发生器”已获得国家医疗器械注册证,是目前全球唯一进入磁共振成像临床应用的超极化气体发生装置。
基于该系统,可进行肺部相关疾病的诊断,真正落地于临床,服务于患者。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该系统在武汉同济医院、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等临床一线进行了应用,对新冠肺炎患者开展了系列肺功能影像学评估,该创新技术得到了医生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