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深处有WiFi

2020-09-20 21:42:56 作者: 白云深处有W

在闽北腹地大山褶皱里,有一个叫山院的偏僻小村庄,这是我的第二故乡。上世纪七十至八十年代,我在这里与养父养母一起生活了15年。山院既是我的乡愁,也是我的文学地理。

图源网络

用“白云深处有人家”来形容山院再合适不过了。海拔800多米的山院,是个高山村,一年有三分之一的日子,笼罩在云山雾海之中。尤其春冬两季,即便是大晴天,清晨也是云雾缭绕。

当年,就因为山院这个听起来充满诗情画意的地名,被守候在大队部,等待“分配”的女知青相中,未见已钟情,以为山院有亭楼阁院可凭栏,有名胜古迹可凭吊……其实,那时的山院除了大山,什么也没有;山上除了参天大树、山花野果和飞禽走兽,什么也没有。但是,有参天大树、山花野果和飞禽走兽的大山,还不够诗意吗?

漫长岁月里,山院的交通、通讯等都不发达。上世纪九十年代,通了路(机耕道)和电。天气晴好路面干硬时,可通板车、摩托车和农用车,如遇雨天,路面便烂如泥沼,只能通“11路”——步行。至于电,由于线损严重,经常是电压不稳或电量偏低,电视机、收音机便都成了摆设。

那是多年前的一个春节,我照例回山院和养父养母一起过年。那年,我刚买了手机,虽然山院信号不好,但我还是把手机带了去。

在村里串门时,朋友突然来电话。手机响起的时候,我正好站在一棵大樟树下,信号微弱不稳,只有一两格,勉强可以接听,但声音断断续续,像卡带了一样。

经过反复试验,我发现樟树三米高的地方,信号最强,有三格,通话效果最好,再往上或者往下,信号都很弱。

这一发现让父老乡亲惊喜不已,还真要感谢朋友这个恰到好处的电话呢。

后来村里有人买了一部带天线的二手手机,这部手机一度成了公用电话,村里人只要有事,就借了手机到樟树上拨打。当然,是要收费的,一分钟一元钱。那时候为了节省时间,打电话之前先要写好草稿。

有人制作了一架粗大的梯子,用铁丝和马钉固定在樟树下,方便人们上下树。樟树三米高的地方,正好有一根胳膊粗的平行枝桠,坐在上面打电话,还蛮有情调。

但信号并不稳定,天气晴朗的时候,有三格信号,通话效果好些。大雾尤其雨雪天气,只有两格信号,通话效果很差。

农村电网改造后,山院的电压和电量和城里一样稳定,有线电视和有线电话进入各家各户,找人不用动脚也不用喊叫,打个电话就行了。刚装上电话那段日子,大家都很兴奋,新鲜感十足,有些事见面不说,故意放到电话里说。

养母家也装了电话。遗憾的是,养父已经过世,他在世的时候,不止一次对我说,要是家里通电话就好了,可以经常跟你说说话,你也不用对我们那么牵肠挂肚。

可惜,山院无线通讯依然没有起色,再好的手机,到了山院那棵樟树上也只有三格2G信号。

随着无线网络迅猛发展,手机信号得到改善,村子里,任何地方都可接打,信号和通话效果良好。村子背后的山顶,建了一座信号接收塔,此山是方圆二十里最高山峰,“近水楼台”的山院人一个箭步迈入4G时代。

去年,山院通了无线网,不仅“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而且电脑“WiFi”了。与此同时,通往山院的八里机耕道拓宽硬化,只要不是大雪封山路面结冰,再恶劣的天气,底盘再低的轿车,也可直接开进村子。村里还竖起了太阳能路灯,家家户户配备垃圾桶,村头修建了一座漂亮整洁、电子自动感应冲水系统公厕……

发小家也买了电脑,装了WiFi,那几天,他不断跟我在网上聊天,还把我的养母请到家里,跟我视频。看着视频里的养母那么亲切,那么真实,我恍然如梦。

我当即微信转账给发小,让他帮养母家也装上WiFi。发小说,用不着浪费啊,老人又没有手机,有也不会用微信,你要跟她视频,我把她请到我家就行了。

我说,养母年纪越来越大,腿脚越来越不方便,养母家离你家虽然不远,但对老人来说自家能上网会更方便。再说了,我回家也要用啊,过几年退休了,我还要回去养老呢。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