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 | 每个小区都有的张姐、小李和老杨

2020-10-07 00:01:24 作者: 品读 | 每

作者:巴拉

每天清晨6:30,张姐的菜店就开门了,因为很多老年人都喜欢赶早买菜。

20年前,张姐一家从某个村庄搬到我们这座城市,为的是让孩子接受好一点的教育。

搬到这里后,她和老公开始在小区门口摆摊卖菜。这一卖,就是20年,3个孩子也在这里长大了。

去年市容整治,街边摊都搬进了路边的小门脸。门脸租金要比街边摊位贵不少。于是,竞争也激烈起来。

我们这个小区附近有3家菜店。另外两家菜店,一个老板娘手机玩得溜,拉了个500人的群,在群里开始了各种方式营销:发红包、一次性存钱办会员赠送金额、某种果蔬团购有折扣……搞得热火朝天。

而另一个老板娘也会做生意,会聊天,手松,买完菜不是赠一小把香菜就是赠两根小葱,生意也兴隆。

唯独张姐,手机玩不灵光,也不大会主动跟人攀谈,生意便不如那两位红火。只好用笨办法,延长营业时间,比人家晚关店早开门,留住常和自己聊天的老年人。

我因为跟她熟稔,经常晚上遛弯回来路过她的店时,她都会探出头来,用手指指那两家店,意思是问我那两家店是否关了门,我总顺便帮她看一眼,充当她的“探子”。

那时,张姐总叹着气说自己做生意不在行,嘴笨,也跟不上时代。我安慰她,别人来这里是为了做生意,你来这里不是为了孩子吗?这句话往往能成功宽慰张姐,她眼里闪过一道光。

是的,她的3个孩子都如她所愿,在这里顺利上学、成长,都有出息。

老大考去北京的医科大学读研;老二学舞蹈,今年已经大二,业余时间教小孩子跳舞,自己挣生活费;老三是男孩,小时候调皮,看着两个姐姐都出息了,高二开始发力,追到了年级70名内,目标是考北京的大学。

3个孩子就是张姐头顶的阳光,让张姐不再为自己的笨拙担忧,也不再为生计焦虑。

2020年上半年疫情最严重时,小区那些常来跟张姐唠嗑的老人不方便出来买菜,张姐两口子便通过电话接订单,义务为老人们送菜上门。经常是送完菜,张姐的老公顺手就把老人们的垃圾带下楼。

有时,老人们家里有什么力气活或者修理活,子女们进小区不方便,张姐的老公也帮着顺手解决了。

疫情期间,其他两家菜店的主人因过年回老家,一直回不来,没有开张,张姐因为儿子要高考,哪也没去,坚守在自己的小门脸,仍然像原来那么早开门,那么晚关店。

那几个月,他们家的菜店成了小区的及时雨。看着一簇簇绿油油的菜,张姐突然觉得,开了小半辈子菜店,仿佛就跟从前不一样了,感觉有了什么特殊的意义。

前几天,还有老人专门让女儿到店里来给他们夫妇道谢。张姐用手机不在行,小区就有年轻人自发为他们建了订菜和送菜群。

疫情消停一些后,生活逐渐恢复正常,另外两家菜店也陆续开门了,但是张姐再没让我帮忙刺探过他们是否关门。

小区里,张姐多了很多朋友,她们路过菜店时买不买菜都亲切地问候她,跟她打招呼。张姐夫妇则依然热心地为这些邻居们代收快递,帮些力所能及的小忙,每天忙忙活活,脸上却总挂着笑。

小李夫妇来自附近郊县,在小区门口开着一个修车铺,自行车、电动车、三轮车都可以修。

整个小区也就他一家修车铺,所以他们的生意不错。小李人和气,在自己铺子前的树下放了凳子和桌子,每天便总有人在那打牌下棋消闲唠嗑,人气不断。

小李干活利索,一辆车子放到那里,用不了多久就能给修好。然后,他转转脚蹬,再试着骑上两圈。有时候车主没时间来取车,小李就让媳妇给送过去。车主不好意思,说麻烦他们了。小李说,这算什么,大家总照顾他生意,不用见外。

小李夫妇的修车铺也是每天早晨6:30开张,有人奇怪——你修车的又不是摆早市的,用得着这么早开门?

小李笑笑说,我不赶早市,但是赶早高峰,赶在上班上学前开门,给需要充气或是车子突然故障的人一个方便。

小李的铺子不光修车,还是小区的工具站。有些大工具,人们家里不常备,偶尔用的时候,大家总会去找小李借。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