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与月饼,诞生于盛唐富宋的狂欢节和高级西点

2020-09-25 20:36:11 作者: 中秋与月饼,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中秋佳节即将来临,《寻味中国》特别推出中秋月饼篇。如同之前的《端午论粽》,本篇聊聊月饼从何而来,又如何成为了中秋节食品。

讨论月饼的历史,当然就要先说说中秋节。中秋节发源于哪个年代?月饼与中秋孰先孰后?本文对中秋及月饼的文化考证不同于传统,如有谬误,敬请指正。

1. 历史短暂的传统节庆

先说结论:中秋节在唐代出现雏形,定型于北宋。

很多节日如国庆节、儿童节等,是现代国家产生后才出现的,由官方定义,有着时间明确的源起。而所有的传统节庆都出自民间,诞生年代模糊,达到一定影响力后再得到官方的认可与推广。有些节庆在发展过程中还会改头换面,将历史人物安插其中,搞得貌似有明确的年代,比如寒食节与介子推,端午节与屈原等。

中秋节却没有名人传说,因为它是传统节庆中诞生年代最晚的,至今也才千年左右,所以来不及编故事。月饼不是红烧肉,硬往苏东坡身上扯还是不像。

有些人认为,中秋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祭月。拜日月祭山川,都是中国传统宗法性宗教的组成部分,宗法性就是由皇家主持的“国教”系统,北京的天坛、地坛、日坛、月坛等等都是用来干这个的。

北京月坛 来源:网络

然而,皇家祭月虽在晚上,却是在秋分进行,即“春分朝日,秋分夕月”,与八月十五并不相干。

也有很多论述引用《周礼》提及的“仲秋”,说明中秋节的历史更悠久。仲秋是指秋季的第二个月,中秋的原意,就是仲秋月的月中,正是秋季正中的日子。这个日子可以是十五号,也可以是十六号。

作为特定日子的中秋,大约在唐代出现。《全唐诗》近五万首,“八月十五”多次出现,同样也有不少“八月十六”,带有明确“中秋”含义的诗只有十来首。

《全唐诗》卷318-17

从诗作和历史记载来看,唐代开始出现了宫廷、文人组织的赏月活动。有人认为,唐代的中秋已具备思亲、团圆的意义。其实,唐诗与赏月相关的,更多是宴饮、玩乐,只有文人骚客孤零零找不到乐子的时候,才会抒发怀才不遇之惆怅,相思之缱绻。没人陪谁都是这个德行。

综上,唐代起开始有了中秋赏月活动,活动的主题是吃喝玩乐,还没有成为大众化的节庆。

2.夜市中诞生的狂欢节

如前所述,传统的节庆都不会诞生于所谓的宫廷、文人圈,而必然产生于民间,并有着其特定的经济、文化基础。

从民俗角度分析,中秋节是由民众自发组织的庆祝丰收的活动。农历八月,正是农作物和瓜果成熟的时节,人们在这个阶段吃喝玩乐、走亲访友,节日也就形成了。中秋前后天气不冷不热,选择这个日子作为活动的高潮也是顺理成章。

宋·马远《月下把杯图》

显然,中秋节诞生于北方。在唐宋时期,春小麦成为中国北方的主粮,小麦成熟收割期在农历六七月份,这个阶段也是北方主要瓜果成熟的时候。中国南方种双季稻,晚稻要在农历九月份以后才能成熟,因此古代南方庆祝收获的节日是冬至。

庆秋收应该是上古就有的民间习俗,为何唐代以后才出现中秋节?

这是由经济文化发展决定的。中国到了唐代中期,成为政治、军事、经济与文化的世界第一强国(之前是印度),从朝廷到老百姓都富足了,吃喝玩乐才能兴起。与之对比,魏晋时代的门阀巨室生活靡费之至,下层百姓却都在饿肚子。

商业经济的发展,也造就了市井文化的繁荣,并开始冲击旧有的社会管理制度,从而将阻挡中秋节诞生的关键因素扫清。

这个因素就是宵禁制度。宵禁即禁止城镇居民夜间活动,一般从晚上八点开始到次日凌晨,禁止外出、聚会。从春秋战国开始,以防止犯罪、保障安全为目的的宵禁一直被严格地执行,如非特许,士大夫也不能犯夜(违禁夜行)。显然,宵禁时代绝不可能诞生出需要在晚上吃喝玩乐的节庆,寻常百姓到了这个时候,只能是男人在家喝个小酒,女人到院子里拜个月罢了。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