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淹毁开封,且死亡三十多万人的大洪水,是如何造成的

2020-09-10 23:50:57 作者: 明末淹毁开封

但多是用于决战之际消灭敌人有生力量,或是战败逃跑之时阻挡追兵。哪里有全胜在即,去自毁成果的呢?

至于李自成被射瞎眼睛,要开封全城官兵父老给他偿命之事,只是孤证,不见于其他记载,估计是作者道听途说而来。

上图_ 明朝北军士兵(左)和南军士兵(右)

那么,有没有可能是此时此刻,有大量援兵赶到,李自成害怕被城内城外的明军两面夹击,所以决河淹城而去呢?

我们来看看此时的战争态势,这是李自成第三次围困开封,吸取了前两次被援军打退的经验,他做好了长期围困和打援的准备。而内外交困的明朝廷,此时很难进行有效的围剿。农民军五月初二围城开封,五月十六日崇祯皇帝派出了由督师丁启睿统领了的四镇大军,号称40万前来增援。结果七月初四在水坡镇被起义军全部歼灭“四军覆没殆尽”。这是明朝政府所能派出的最强一支援军。

之后,又有几只明军陆续来援,但都吓破了胆,或

“各镇皆不用命,惟凭河防渡”

,或一与起义军交锋,就“全营溃乱”。开封守军“自中丞以下,日凭城北面哭。”

在“援军即溃,汴城遂无生机”的情况下,李自成还用得着决水淹城吗?

上图_ 明末农民起义

官军决河说

那么罪魁祸首会不会是官军?官兵要水淹起义军解围,结果,水火无情,把自己给灌死了?

有趣的是,对于开封城洪水,一些史书,在前文还在指责贼寇残酷决水的,后文却又把矛头指向官军。

如前面提到的《石匮书后集》写道:

“九月,开封困久,城守不支。巡抚高名衡,推官黄澍以开封北枕黄河,待引河环濠,用以自固;更见贼垒卑下,思决堤。势如山岳,自北门路,穿东南门出。“

指名道姓,写得清清楚楚,是守在开封城内得巡抚高名衡,黄澍下令,挖开黄河。

同样地,谈迁得《国榷》在也有这样的一段文字:

“开封推官黄澍凿渠道之,忽横溢,沦溺死数十万人,无不切齿者。”

同样一人写的史书,居然把决河淹城的锅扣给敌对的两方,这自相矛盾记述的背后,是不是隐含着某些隐情呢?古代读书人,受阶级立场影响,仇视农民军,污为贼寇,为官军避讳,把坏事都算在农民军头上。但是作者在编写史书时候,因为卷秩浩繁,一些原始材料,忘记了删改,露出了马脚?

上图_ 闯王进京

明朝官员赵士锦,在李自成攻占北京之后,农民军姚奇英对他说,九月十五日那天,他正率兵扒城墙,就在城墙快要扒开的时候,突然大水来了。农民军也毫无准备,处在低处的营寨也被淹没,损失了一万人马。这一定是官军害怕丢了城,被崇祯治罪,就先把城给淹了。官军畏罪淹城,这是农民军方面对于开封决水的说法。

以水阻军,或者畏罪淹城,黄澍、高名衡两人作案理由充分,动机极大。但是这里存在一个问题,守城明军被困城内,已成瓮中之鳖,怎么可能跑到城外去挖河堤呢?

真相扑朔迷离,要探明其中原委,还需要深挖史料,最好是找到当时的第一手材料。

上图_ 《豫变纪略》是明末郑廉作品,是纪录明末流寇(农民军)事迹的重要史籍

可能的真相

郑廉,字介夫,河南商丘人,十五岁时为李自成军所掳,在李自成军中多年,写下了《豫变纪略》,是研究李自成起义的重要史料。开封洪水时,他正在现场,他反驳了起义军决河和官军决河的两种说法,他说:

“世传开封之陷者不一,有谓贼决黄河灌之者,非也。有谓官军决城而灌之者,非也。盖开封之陷,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