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出师表》为何被称为千古奇文?

2020-09-28 10:52:40 作者: 诸葛亮的《出

《出师表》除了大量的儒家思想和治国理念之外,其表文中的辞藻之华丽,语句之顺畅也是堪称千古奇文,首先来看一看《出师表》一文中出现了多少个成语?

不懈于内、忘身于外、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不宜异同、作奸犯科、志虑忠纯、裨补阙漏、优劣得所、攘除奸凶、不知所言。。。。。

《出师表》一文中至少有十几个成语,如果你认真地读过《出师表》,你就会发现文中出现如此之多华丽的辞藻,但每一个辞藻表达的意思却是如此的质朴,没有丝毫的做作,没有片刻的虚伪,整篇文章都在委婉地表达诸葛亮如何如何尽心为国,如何如何报答先帝,如何如何辅佐陛下。

再来看《出师表》中的语句,读起来是相当的流畅自如,朗朗上口: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不信,你来读一读,是不是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如行云流水般顺畅?

再不信的话,你对比一下屈原的《离骚》: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或者文天祥的《正气歌》: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是不是感觉很苦涩?

或者感受一下岳飞的《满江红》: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激情澎湃,是不是感觉少了点什么?

最后再来说一下诸葛亮写《出师表》时的情况和局势。

《出师表》作于公元228年,在此5年前,刘备去世,于白帝城托孤于诸葛亮,当时蜀汉政权四面楚歌,大厦将倾,外有曹魏、东吴的威胁,内有黄元、南中的叛乱,是诸葛亮一手撑起了这个摇摇欲坠的政权。

东和孙权,北抗曹操,南征南中,诸葛亮仅仅用了5年时间,就将刘备去世留下的烂摊子治理得仅仅有条,用《出师表》的话说就是:

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仅仅5年时间,诸葛亮就让濒临破产的蜀汉,一下子恢复生机,到有能力对外发动战争的实力,诸葛亮真是不容易,但蜀汉所谓可以北伐的实力,如果与当时的曹魏比起来的话,实力对比不是一比九,至少也是一比四,曹魏的实力随随便便就是蜀汉的4倍以上。

如果只是普通人,恐怕这个实力,终身也不敢北伐吧,可诸葛亮就不是普通人,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信念,以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和实现终身理想的伟大壮举,都能过这一篇表文中传达出来。

所以《出师表》就是千古奇文,不仅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读起来热血沸腾,激情澎湃,仿佛回到了那个激情四射的三国乱世,为着终身的理想,而进行着一场不可能完成任务的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