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世纪时,中国人毕升发明了活版印刷。他大力倡导这种方法,可惜未能普及各地,久而久之,他的发明也逐渐被人淡忘了。马可波罗等旅游东方的欧洲人,早已知道印刷术的存在,但是欧洲真正开始利用这种技术印刷书籍,却是15世纪的事。
一、活版印刷术的产生
当时世界上共有三种印刷方法,其中之一是中国的传统印刷法,一张木板仅能印刷一页;另一种是居住在荷兰哈伦的劳伦斯.科斯特将毕升所发明的活版印刷加以改良而成的印刷法;最后一种是15世纪德国人古登堡在毕升的发明基础上改进的,较为进步的活版印刷法。
最初只有版木印刷法,大部分的书籍都用此法印刷。具体方法是将一个个文字,以颠倒的形态写在比书面积大的版木上,这些文字像浮雕一样,呈现在版木上。这种方法不但费时,而且不经济,因为受教育的人不多,因此费了很多功夫才刻好版木,印完几本书后,即失去作用,仅能当柴烧。
活版印刷术没有上述的缺点。西欧所用的语文是拼音字母,只要刻20几个字母就够用了。所以制造印刷的文字并不太难。将一页的铅字排好,固定后拿去印刷,印毕后,铅字可以反复使用,不但节省时间,也较经济。最初使用此种方法的是荷兰人劳伦斯·科斯特,但是他的方法是否与现在的活版印刷一样,将刻好的字倒入铸型中,做出几个相同的铅字,则无记录可寻。
古登堡的金属活版是用铸型制造的,所以他的印刷品比科斯特的优良,清晰而美丽,因此古登堡被公认为欧洲最早使用活版印刷的人。现在我们使用的印刷法,就因古登堡的创始而定型了。
二、古登堡的印刷事业
古登堡1398年出生于德国美因茨,30岁时离开故乡,来到斯特拉斯堡,在此地他制成了他梦寐以求的印刷机。古登堡发明的印刷机印出的印刷品非常清晰,而且又快又多,至今仍留存很多。1448年,古登堡又回到故乡,这次他与富商库斯特合作。这位宝石商人非常支持他的计划,数年之间,投资大量的金钱,未料却惨遭失败,他们的合作关系也因而中断。
库斯特向法院控告古登堡,希望能收回他的资金。法院于是查封了古登堡的印刷机,并以之抵债。这时古登堡正在印著名的《四十二行圣经》。库斯特遂与古登堡的助手彼得合作,于1456年出版了这部圣经。古登堡虽然没有获得任何报酬,但是历史学家却一致公认,这部杰作的真正功臣是古登堡。
此后一年间,再也没有人听到过任何有关古登堡的消息,据猜测,他可能在潘堡印刷另-部圣经。1460年,他携带另一部杰作《卡特里康》,再度出现于美因兹,这些印刷品不但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而且也是贵重的艺术品。1956年,古登堡最早印刷的一部圣经,以71400镑的高价售出。次年,另一部只剩下一页的圣经,以130万镑卖出。虽然在今天,古登堡的印刷品如此名贵,但是当时他却一贫如洗,潦倒终生。
他生前仅能从美因兹大主教那里,领取少量的年金作为生活费用,而库斯特和彼得两人,却因他的发明而成为巨富,财源滚滚而来。古登堡在1468年去世,他生前所改良的印刷术,首先传到意大利和瑞士,以后20年间,印刷术已普及全球。
三、古印刷工与铅字机
与古登堡同时代的印刷者,都自己动手制造铅字。不久,专门从事印刷业的印刷厂出现了,而将制造铅字的工作交给另一些工人去做,这种铅字制造厂,从16世纪以来直到20世纪初,都非常昌盛。随着铅字制造术的改良,出现了能将旧的铅字重新制造使用的自动铅字印刷机。此后,印刷机也由木制的改为铁制的,可大量印刷。但是在印刷过程中,最困难也最辛苦的制字工作,长期以来,仍完全使用人工,将铅字一一拣起,再装进排字版中。工人们必须依照一年份的次序。将所有铅字排好,才能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