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魏“共少半釿”圜钱(28毫米),《左传隐公元年》有“大叔出奔共”的记载,其地在今河南辉县,另有共屯赤金环钱,此币当为其之半,该钱自铭“半釿”,与长垣一釿和半釿一道,共开环钱计重之先河,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后期秦半两等计重环钱的诞生,或基于此,此品字口高挺,锈色极佳,千载难逢收藏佳品,极美品,存世极珍罕,誉为“古钱五十名珍”之一,为先秦圜钱货币中的大名誉品。
战国时期魏铸币,流通于三晋、两周地区。共:古国名,西周时为共伯封国,共伯曾入列三公之秩。在魏铸圜钱中,纪“共”字地名的有“共屯赤金”、“共”、“共少半釿”三种。前两种相当于一釿币,重量通常在12克左右;后一种为小型半釿币,重量只有一釿币的四分之一。其面文纪地名兼纪值,且多一“少”字,少通小,或为半釿之子,当属辅币无疑。共少半釿圜钱目前存世不过三枚之数,极为珍罕,丁福保《历代古钱图说》中曾有拓本,评级无定价,因实物已轶,众泉家难窥庐山真面目,一直误认为是臆造品。现今是品圜钱的出现,一可证前谱所载之不谬,二可考魏铸圜钱亦存在“子母相权”二等币制说,其意义十分重大。#战国#锈色#古钱币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