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三国,人们最先想到的就是曹操、孙权、刘备,毕竟这三人那可是分别奠定了魏、蜀、吴的根基,历史上的知名度也是非常高。但是三国可不仅仅是老一辈的,那么,曹丕、刘禅、孙亮,年少一辈的三国之主,谁才真不负父辈英名?
一、曹丕
曹丕,作为魏国的建立者,那可是一位非同凡响的人物,在年轻一辈中那也当是翘楚的存在。
《新三国》中对于曹丕的刻画主要在其坚韧和智慧上,但是却疏忽了他的文采和武功。
曹丕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在诗歌、散文、赋方面都有较高成就。此外,他继位期间完成了对北方的最终统一,并且平定边患,恢复西域建制。
可惜的是,曹丕是一个短命的英主,在位仅仅六年,时年仅仅40岁就病逝了。比起自己的老爹曹操,曹丕可是少活了二十几年!若是天假时日,说不定就没有后来司马懿什么事儿了!
二、刘禅
刘禅,小名阿斗,人们受到《三国演义》的误导,一直认为刘禅是一个没什么出息的皇帝,蜀汉的大事小情统统都要诸葛亮决断。
事实上,大家还真是小看了阿斗。毕竟诸葛亮当时可是先帝托孤重臣,权柄之甚,古今罕有。而且诸葛亮本身就是有大才之人,且忠心耿耿、死而后已,放着这么一个能给自己排忧解难的人不用的话,那么刘禅才是个昏君!
而在诸葛亮死后,刘禅亲政,起初的时候,他在大是大非面前也是拿捏的十分恰当,原则明确,一派大汉明主的样子。但是到了后期,由于崇信宦官黄皓,导致其专权,并且内外不和,加剧了蜀国内部的矛盾。
而当钟会伐蜀的时候,面对魏国大军,一国之主竟然什么也不做就采纳了开城投降的计策,并且命令在外奋战的姜维也投降了。可能在刘禅的内心深处,是深深厌恶战争的吧!
我们知道,一般对于投降的一国之主那都是要测试一下这人还有没有复国之志,虽然旁边的蜀汉旧臣都让刘禅说什么想念蜀国,但是刘禅却并没有表现的很蠢,还整出了一个“此间乐,不思蜀”的名句。这可是让司马氏大为心宽,把其封为安乐县公,并以此安度晚年,活到了65岁。
要是刘禅真跟着那帮子傻帽大臣说什么想蜀地想的流泪,那么估计项上人头早就保不住了!比起什么皇图霸业,那还是活着最实在!
三、孙亮
孙亮,是孙权的第七子,年仅十岁就登基为帝,十五岁正式亲政。不过孙亮这个皇帝当的其实很憋屈,因为俗话说主少国疑,那么权臣自然而然就兴起了。
一开始权臣是诸葛恪,后来是孙峻,然后是孙綝。年纪轻轻的孙亮怎么能忍受这样的骄狂大臣呢?于是密谋除掉孙綝,可惜最后事情败露,孙綝则直接宣布废掉少帝,废孙亮为会稽王。
而后不知怎的突然出现了一个孙亮要复辟的谣言,于是再次被贬,命丧押解途中,年仅18岁!
虽然说历史上都记载孙亮是个聪明人,但是时不顺世不为,内有权臣操持于内,外有强敌窥伺于外,夹于中间,也只能自苦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