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在明末时就已经是四大奇书之一。与《西游记》《三国演义》《金瓶梅》《红楼梦》等相比,《水浒》别开生面,以盗贼的视角入手,描写的是兄弟义气。
但义气深重、义薄云天、重义轻利的《水浒》语言环境之中,也有一些不甚和谐的因素。诸如鲁智深与林冲关系的虎头舌尾、劫生辰纲八人组感情的淡化,都令人很难理解。
我们且一一看来。
一、鲁智深与林冲的塑料兄弟情
鲁智深之与林冲的兄弟情,起初有着非常合乎情理的发展过程。
鲁智深初来东京,在大相国寺刚刚扎下脚,四周两眼一抹黑。东京城藏龙卧虎,结交朋友是刚需。
这时来了一个在武艺上见识非凡的禁军教头,并且对自己赞赏有加。鲁智深自然而然地在感情上对林冲颇为亲近。
见第一面时,鲁智深就把自己的底细脱口而出:“洒家是关西鲁达的便是。只为杀的人多,情愿为僧。”
真是恨不得把肠子翻出来给人看。
这边厢刚一结拜,林冲老婆在东岳庙被欺负,鲁智深就带人去帮忙打架。林冲被刺配,鲁智深更是急公好义地全程护送,救了林冲一条性命。鲁智深好好的大相国寺也就无法继续栖身了,而是被迫流落江湖,去夺了邓龙的二龙山宝珠寺,和武松、杨志厮混在一处。
鲁、林都是纯粹的好汉,手中没有乌七八糟的人命案。二人之好,是纯乎自然的惺惺相惜。又有过命的交情,照理来说,鲁林应当是最铁的兄弟。
然而自从野猪林分手之后,鲁、林的关系突然间断线了。
鲁智深占据二龙山,与梁山泊遥相呼应。三山聚义打青州时,鲁智深让孔亮去梁山泊搬救兵,鲁智深言必称宋公明如何了得,对他的心腹兄弟林冲却绝口不提。
不提倒也罢了,毕竟宋江是重量级人物。但是及至鲁智深归了梁山,与林冲再见之时,一切都不是原来那个味道了。
鲁智深没有表现出多么热络的感情,只是“动问”了一下林冲的家人情况。
林冲更是生份异常,连称呼都变了,自称“小可”。他当年与鲁智深是结拜过的,就算不叫声“兄弟”,官方一点,称智深为师兄也算尽了情谊。
小可是什么意思嘛!那是半熟不熟之人的叫法。当年的救命之恩,一声“小可”,算是彻底冲散了。
到了后来,林冲和鲁智深各走各的路,在梁山上无甚交集。征方腊时更是各管各。鲁智深在镇江坐化圆寂,林冲当时尚未病故,但并未单独来祭拜鲁智深。
什么原因呢?
二、大聚义盖过了小聚义
兄弟聚义,是水浒的主题。
但这个主题之下,又是泾渭分明的层次感。
聚义的终极宗旨是替天行道、走向招安的体制化道路。
在这个大旗之下,兄弟聚义未免变了味。宋江的路线是,求大,求强,兼并。
固然人多了更热闹,固然108人看起来气势更盛大一些。然而这是政治套路,而非以义相聚。
当一叶浮萍归大海,诸路兄弟都汇入梁山后,那些原本可歌可泣的、感人至深的兄弟情,在108人的大义之下,反而显得微弱而苍白。
比如说劫生辰纲八人组的分崩离析。
晁盖死后,公孙胜过得越来越寡淡,在梁山大小事务中一言不发。虽然身为四大首领之一,却从来不主动发表对时局的意见。甚至中途还以探母为名回了老家,如果不是梁山遇到高廉这个硬茬子,估计公孙胜都不会再上梁山。
这样一个仙风道骨、没了人间烟火气的道长,你很难想象他再与吴用、三阮等人有什么交集。
吴用则向更积极的一面转化了。他完全融入宋江的政治体系之中,成为梁山决策层的核心之一,他的意志也完全被宋江左右,一门心思谋划怎样与朝廷对抗、媾和。至于原本上山的初心,估计也忘的差不多了。
刘唐、三阮与白胜这几位劫纲老兄弟,没有得到吴用任何照顾。甚至在108将大排位时,三阮被李俊、张横、张顺挤到后面,也没见吴用站出来说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