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归降的事情很快就确定下来,在北京太极殿召集文武百官议事的李自成得到消息之后,一下子轻松了很多。吴三桂归降,整个北方地区就成了大顺政权的势力范围,天下大局已定,李自成这个“大顺皇帝”可以高枕无忧了。
树欲静而风不止,投降大顺政权的吴三桂带着自己的人马准备进京面见李自成,走到河北玉田县时,却碰到一对从北京逃出来的人马,其中有几个人自己还认识。
这几个人看见吴三桂,就忧心忡忡的告诉吴三桂,他的父亲吴襄被李自成拘禁,爱妾陈圆圆被刘宗敏劫掠,一家人状况惨不忍睹。
吴三桂听完勃然大怒,脑子也没有仔细着磨,就认为农民军要把自己骗到北京之后干掉。看来此时的北京城正摆好一桌“鸿门宴”,等待自己傻不拉几的入坑。
他急忙带领人马回到山海关,重新接管了山海关的防务,并积极和大清政权联络起来。
李自成原来以为天下大定,却没有想到吴三桂中途变卦,开始抗拒自己。无奈之下,只要引兵讨伐,最终成了山海关大战中惨败的一方。
对于大清政权这股势力,李自成虽然知道,但从后面的事态发展来看,他知道的并不彻底,或者说对大清政权存在一个误判。
其实,双方都存在一个误判,只是在不同的时间节点上,做出的判断不同而已。
大清在入关之前,很早就知道农民军的存在,曾经有很多次想联合农民军共同夹击明军,但阴差阳错,双方都没有实际接触。
1644年1月26日,多尔衮准备带来清军入关时,曾经给李自成写了一封信,有意联合农民军“并取中原”,只是这封信送到榆林时,已经是3月初3,此时李自成已经接近太原,再有半个月就可以攻破北京了。
李自成与大清政权的合作就这样擦肩而过,等到一个月后,双方便从原来的合作对象,变成了你死我亡的竞争关系。
从李自成最终输掉山海关大战来看,他对大清政权的重视程度远远抵不上对吴三桂的重视程度。
但时间到了这里,一切都已经晚了。
如果说,李自成进入北京之后,能够对“三股势力”进行正确的分析,采取正确的策略,进行快速的部署,日后山海关大战孰败孰胜,虽无法预测,最少他也不会败得这么迅速,这么彻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