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母戊鼎,一般认为属殷商武丁时期,重832.84千克。
王子午升鼎(局部),春秋晚期,1978年河南淅川下寺2号墓出土。
曾侯乙尊盘,战国早期,出土时尊置于盘中。
今天去古已远,我们或许无法还原历史场景。但是一件文物的出现,不仅能弥补文献记载的不足,甚至在一定程度“改写”历史的作用。1972年,山东银雀山汉墓出土的竹简让《孙子兵法》与《孙膑兵法》的历史争议有了定论。1987年,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秘色瓷,结束了关于秘色瓷是否真实存在的争论。一件文物、一处遗存,带给我们的说不定就是“惊喜”。
殷墟妇好墓中出土的妇好枭尊(商代武丁时期)。“妇好”一名,传世文献未见记载,但甲骨卜辞中有多次记录。1976年,在殷墟宗庙宫殿遗址区,保存完好的妇好墓被发现。
“考古不是挖宝”,拭去历史的尘埃、拨开累积的地层,这项工作确实枯燥无味,甚至没有结果。留守女生钟芳蓉选择北京大学考古专业引发了不少争论,后来,半个考古圈送上沉甸甸的50斤重礼物。其实,今天当我们走在博物馆内,学习历史,了解过往的时候,眼前的那些文物,何尝不是靠一代代考古工作者的双手发掘出来的。
秦公镈(乐器),春秋早期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长期以来,人们试图从文献里找到历史的踪迹。今天,借助于文物的吉光片羽,我们对中国文明的缘起与发展有了更多的认识角度。这些文物记载着历史,它们本身何尝不是一种历史?当年屈原在《天问》中的提问,在今天或许能够有了部分答案。
三羊尊(酒器,局部),商代晚期,故宫博物院藏
对文物,我们要有敬畏之心。对从事这些工作的人,我们也应当有足够的敬意。他们正在用自己的双手,拼接和修复着中国的古代文明。
了解点背景
青铜器不一定是青色!
青铜,是红铜与其它化学元素锡、铅等的合金,其铜锈呈青绿色。而使用青铜制作的器物由于历史较早,往往铜锈较多,常呈现青绿色外观,因此被称为“青铜器”。
事实上,青铜器在刚铸造完成时,呈现出亮丽的金黄色。在某些保存较好、未全部锈蚀的青铜器上依然可以看到青铜本身的金黄色。除此之外,部分青铜器还呈现黑色外观。有学者认为,这可能与特殊的保存环境和金属成分有一定关系。
同为商代晚期的两件青铜器,却呈现不同的颜色。左侧器物锈蚀严重,表面呈青绿色;右侧器物保存较好,呈现原始铜色。
正鼎,商代晚期,上部锈蚀严重,下部保存较好,呈现金黄色。
作册折觥,酒器,西周早期(康王时期),整体未见严重锈蚀,外表呈现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