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汉时期,有两次非常著名的诸侯王叛乱,一次是发生在汉景帝时期的“吴楚七国之乱”,一次是发生在汉武帝时期的“淮南王刘安谋反”。
这两次造反都可谓是“雷声大,雨点小”,“吴楚七国之乱”仅仅用时三个月就被汉景帝平定,而“淮南王刘安谋反”甚至还没开始就结束了。
小时候看《大汉天子》的时候,电视剧演绎的是淮南王刘安一度杀到京城,甚至汉武帝的姐姐都在此时丧了命。
不过电视剧终归是电视剧,历史上的“淮南王刘安谋反”,声势没这么大,甚至以一种近乎“屈辱”的方式结束。这就让人感到十分好奇,那么“淮南王刘安谋反”的过程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事件的起因、发展过程和结果都是怎样?今天就来聊聊!一、导火索——雷被进京告御状
淮南王是刘邦的孙子,汉武帝的叔叔,那可是比刘备更纯的皇叔,而且在淮南国,淮南王勤政爱琴,在当地有非常不错的口碑,深受老百姓的爱戴。
祸事的开始是因为淮南王有一个不争气的太子刘迁。
太子刘迁在学习了一段时间剑术以后,就感觉自己天下无敌了,经常找人单挑,别人忌惮他的身份,处处让着他,他不但没有感觉到,还感觉自己更加厉害了,就有点飘飘然了。
于是就和淮南国第一剑术高手雷被准备约架。
雷被左思右想都感觉这事不能干,输了有损自己淮南国第一剑客的名声,赢了干脆就没命了。可是刘迁坚持要比武。雷被退无可退、避无可避,只好硬着头皮应战。
雷被处处忍让,不想刘迁招式凶狠,处处都攻击雷被要害,电光火石之间,雷被不小心伤了刘迁。
雷被自知在淮南王待不下去了,幸好因为卫青打了大胜仗,京城向全国招兵,雷被准备从军。
可刘迁听说这个消息,抢先下手,在淮南王刘安面前说雷被坏话,淮南王下令禁止淮南国人去中央从军。
雷被无可奈何,又不想束手就擒,就走上了进京告御状的路,举报淮南王。
按理说,淮南王刘安的做法明显是抗旨,按照大汉法律,死罪。淮南王焦虑到了极点,准备伺机造反。
再加上朝中大臣早就看淮南王不爽,联合举报淮南王。首次建议杀了他,汉武帝不为所动,第二轮建议削减淮南王五个县,最终汉武帝同意削减两个县,这也让淮南王刘安第一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因此淮南王第一次的造反计划就搁浅了。
按照一般思维,自己犯了死罪,皇帝仅仅削减了封地的两个县,可谓是皇恩浩荡了,应该写万字忏悔书,谢皇帝不杀之恩。
可淮南王刘安不但不感谢,反而十分郁闷,我这么位高权重的一个人,还是当今皇帝的叔叔,辈分又最高,这下被削减两个县,脸还要不要了。
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越想越气。巨大的压力和耻辱让淮南王刘安开始整夜失眠、焦虑,又开始琢磨谋反的事情,可手下的伍被坚决反对造反。
别闹了,王爷,造反不可能成功的。没有民意支持、力量悬殊太大,造反那就是自寻死路。
淮南王第二次谋反的想法又被搁置了!
二、火上浇油——孙子刘建举报淮南王
俗话说的好,再坚硬的堡垒都是从内部瓦解的。这句话用在淮南王身上恰如其分。
淮南王有两个儿子,长子刘不害是庶出,次子刘迁是嫡出,这是个非常尴尬的局面。
汉武帝即位以后,采用了主父偃的“推恩令”,目的就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诸侯王的势力。可淮南国迟迟没有推广,汉武帝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见此时“推恩令”还只是试点。
长子刘不害的儿子就不乐意了,凭什么我老爸是长子,还不能继承爵位,按照皇帝的法令,这淮南国也有我老爸一份。
没有爵位也就算了,身为淮南王的长子,刘不害那是相当不受待见,姥姥不疼舅舅不爱,淮南王、王后、太子刘迁处处欺负他,就因为是庶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