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印象中,古时候的科技没有现代发达,也没有电。人们遵循着日落而息的生活规律。但是你们知道吗,现在的夜生活,其实古时候就有了,可以说是夜生活的鼻祖。
宵禁制度起源很早,据说在周朝的时候就应经出现了,宵禁制度的出现一方面是为了保护百姓的安全,防止盗贼出没,维护正常治安,同时也是为了维护国家的统治,避免有人在夜间从事叛乱活动,这一制度也是沿用了很久,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在一定程度上,宵禁也确实维护了国家的稳定,减少了叛乱事件的发生。
夜景
长安城采用坊市制,分工明确,界限分明,白居易形容“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尤其是在唐朝,夜晚宵禁时期,各坊之间用围栏围起,城管金吾巡夜。除了上元节这样的节日允许人们晚上外出游玩,其他时候聚众唠嗑都是不行的。太阳一落山,鼓楼就敲响“闭门鼓”(暮鼓),六百下闭门鼓敲完,大街上就不许走人走车了,一旦被抓到就是“犯夜”,就要笞打五十下。除非是为官府送信之类的公事,或是为了婚丧吉凶以及疾病买药请医的私事,被抓到才不会受罚。
人民夜生活难这一问题,直到宋朝才得到彻底解决。
宋太祖赵匡胤取消了宵禁制度,并且采用了坊市合一的规划,百姓可以规划自己一天的安排。
街上的景象
按照史书记载,宋朝夜市之繁华,堪比白天的清明上河图,而且,夜色是贵族与平民共同欢快的时刻,因为大家已经没有了白天的劳作。以前因为有坊墙,商店都被圈在“东市”、“西市”里,只有大官府邸才能临街开门,所以那时候的大街上,是听不到叫卖声的。既然没了坊墙,各家商店就开始想办法临街开店,沿街叫卖。官府并不禁绝。到了宋仁宗景佑年间允许直接临街开店,商人只要肯纳税,在哪里开店都行。《梦粱录》里记载:“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更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 说的就是临安买卖不分昼夜。
人来人往
夜市其实也分为两个段,一个是上层夜市,一个是下层夜市。上层夜市,顾名思义,就是指上层贵族们享受的区域,当夜色来临,上层区域就会拥有大量的烛光,甚至还有孔明灯。下层夜市就是普通老百姓的区域,跟上层夜市相比较,这里就显得比较普通了。根据史料记载,在一片区域,水面上有很多小船,船上点着蜡烛,各种各样的商贩生络绎不绝。老百姓也在里面吹拉弹唱。虽说吧难登大雅之堂,但更加的好玩。
宋朝的美食也是出了名的。根据不同的季节变化,小吃也会随时的不同。,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夏天有“麻腐、鸡皮麻饮、细粉素签、砂糖冰雪冷元子(丸子)、水晶皂儿、生淹水木瓜、砂糖绿豆甘草冰雪凉水、荔枝膏、咸菜、杏片、梅子姜”等;冬天有“盘兔、旋灸猪皮肉、野鸭肉、滴酥水晶鲙、煎夹子、猪脏”等滋补肉食。逛街的人们走累了,口渴了,可以找个地方,坐下李吃吃小吃,而且也好吃不贵。
夜晚灯火通明
当然了,大家最了解的应该是蹴鞠这项运动。中国是足球的发源地,这话可不是瞎说的。前任的国际足联主席阿维兰热和布拉特都曾公开表示过足球起源于中国,并且有明确的写在《国际足球发展报告》中。
但是根据史料记载,蹴鞠并不是出现在宋朝,而是出现在战国时期。据《战国策·齐策》记载,“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宋朝时,人们热爱蹴鞠这项运动,经常会约一些朋友,踢个通宵。可见当时人们把蹴鞠当成饭后之余的最重要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