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获得将军军衔的人都是资历老,而且指挥作战有功的人。今天要说的这位开国中将的经历颇为传奇,他多次在关键时刻立下卓越战功,1955年授衔时被授予中将,这个人就是苏静。
苏静出生于1910年,他是福建人,早年的苏静曾经在缅甸生活,在缅甸期间,苏静学会了摄影,这为他后来的工作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32年,苏静回到故乡参加了游击队,同年加入了中央红军的第一军团。四年后苏静加入党,还担任了红一军团的总指挥部参谋等重要职务。
在红军长征期间,他并不是资历最老的人,也不是最会带兵打仗的人,但是他在勘测绘画上有着特殊的天赋,当年在缅甸学习的技能也派上了用场。所以在红军长征期间,苏静的主要任务就是绘画红军长征的行军路线。要知道在当时严峻的环境下,只要走错了一步,就会导致全军陷入危难境地,甚至会全军覆没。
为了让自己的路线图完全准确,苏静亲身走了一遍所有的路线,其中也走过很多弯路,比所有的战士都要更苦,更累,但是苏静依然坚持下来了,并且成功绘制了一张安全无误的行军图,这为红军长征的顺利结束作出了重要贡献。如果没有苏静,长征或许更加艰险,甚至无法取得成功,事后就连聂帅都夸赞苏静是开路先锋。
抗日战争打响后,林老总前往东北组织抗战,而苏静作为林老总的得力助手,也一同到了东北战场。在1946年时,东北的形势非常严峻,战士们难以突破,每一次打仗都不尽人意,长久如此,战士们的士气也低迷了很多。林老总意识到自己的军队士气不佳,需要来一场痛快的胜仗才行。
于是苏静充分发挥了自己勘探地形和情报获取的突出能力,不畏严寒,成功发现了敌军有两个团在悄悄逼近我军。因为敌军数量少,而且苏静已经提前发现,所以林老总迅速组织应战,顺利的取得了作战的胜利,战士们的精气神也十分高涨,士气得到极大的鼓舞。
辽沈战役取得胜利后,林老总一直牵挂着苏静,他说:“苏静一人可抵十万兵”,由此可见苏静在作战中的功劳之突出。不过苏静说自己只不过是完成了自己的职责,发挥自己的能力尽力获取情报而已。如此优秀的苏静依然谦虚,实在是难能可贵。除了林老总以外,还有一个人也被苏静折服了,这个人就是傅作义。
在北平和平解放中,苏静作为解放军代表参加了和平解放北平协议书的起草工作,后来主席曾经给傅作义写了一封信,这封信言辞激烈,傅作义也是一个自尊心极强的人,所以苏静只将信件交给了傅作义的女儿。如果不是苏静的冷静判断,或许北平和平解放之路会更加艰难,事后傅作义也很佩服苏静的冷静和微妙的变通。
苏静为革命立下了很多功劳,1955年被授予开国中将也是实至名归。新中国成立后,苏静陆续担任了中南军区副参谋长、总参谋部军务部部长以及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之后苏静还担任了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等职务,最终于1997年因病去世,终年87岁。
参考资料:
《一将难求——四野名将录》张正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