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96年第二次合纵攻秦之战中,秦国虽然遭受重挫但是实力并未受损,三年之后(前293年)的伊阙之战中白起横空出世,斩杀韩魏联军24万,自此秦国军事实力才真正逐渐跃居各国之首,尤其是前284年乐毅率五国联军伐齐之后更是如此;但是秦国也并非一骑绝尘,因为经过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赵国实力迎头赶上,成为六国中军事上唯一可以与秦国有一战之力的强国。
长平之战赵国有田单乐毅庞煖三大名将,赵孝成王为何一个都不用?
公元前269年赵奢在阏与之战中硬碰硬击败了不可一世的秦军,不久后廉颇在几之战中再次大败秦军,在秦国远交近攻策略的影响下,韩魏两国成为秦国首要的攻击目标,三晋在战国时期很多时候都是共同进退的,被双方互相视为劲敌的秦赵两国始终会有一场大决战。
只是双方都没有料到这场决战会来得如此之快:前262年秦军攻占了韩国野王地区,这使得韩国上党孤悬于外,韩惠王准备将上党割让给秦国却被上党郡守冯亭提前献给了赵国,秦赵双方为了争夺韩国上党展开了一场影响战国大格局的大决战,这就是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赵国有田单乐毅庞煖三大名将,赵孝成王为何一个都不用?
战役的过程不多说,原本赵国老将廉颇在和秦军的对峙中并不处下风,但是赵孝成王中了秦国离间之计临阵换帅,以年轻的赵奢之子赵括替换下了廉颇,结果赵括一改廉颇稳健的防守策略主动出击却败于白起之手(事实上粮草的缺乏使得赵括只能冒险出击,说赵括纸上谈兵有点言过其实,此处不多讨论),赵国四十余万精锐被白起坑杀殆尽,实力一落千丈。
所以后世有相当多的观点认为赵孝成王不应该启用赵括,那么除了廉颇和赵括,偌大一个赵国莫非就无名将可用了吗?其实并非如此,此时赵国国内至少有田单、乐毅和庞煖三大名将,那么为何赵孝成王却一个都不用?我们来分析一下其中原因。
长平之战赵国有田单乐毅庞煖三大名将,赵孝成王为何一个都不用?
田单和乐毅
这是一对冤家,乐毅五国伐齐连下齐国七十余城,只留下莒和即墨两城围而不攻,却被田单抓住对乐毅信任有加的燕昭王去世、继位的燕惠王并不信任乐毅的机会,以离间计成功地使得燕惠王夺了乐毅兵权,然后以火牛阵大破燕军,齐国因此复国。
这对战场上的老对手最后却殊路同归不约而同的西入赵国避难:乐毅是战国初期魏文侯时期攻灭中山国的名将乐羊之后,世居赵地,曾在赵魏两国出仕,在燕昭王求贤若渴的感召下又效力于燕国出任亚卿,前284年五国伐齐差点攻灭齐国,前279年被燕惠王剥夺兵权后西投赵国,赵孝成王之父赵惠王将乐毅封之于观津,号望诸君。
长平之战赵国有田单乐毅庞煖三大名将,赵孝成王为何一个都不用?
齐国复国后,田单被齐襄王封为安平君,威风了一段时间,但是田单功高震主,齐王对他颇为忌惮,在齐国王位更替之际田单同样西投赵国,先为赵将受封为都平君,后在前265年前后出任赵相。
长平之战期间,乐毅和田单当时应该都在赵国,那么赵孝成王为何不让这两位名震天下的名将为帅去和秦国作战呢?原因可能有两点:第一,两人当时年龄可能都比较大了(当然这个不是主要原因,廉颇年龄同样也很大)。
第二,两人名气虽然不小,但是他们在赵国也只是客卿身份而已,这样一场有关国运的生死大战,赵孝成王还没有这个魄力把举国之兵交给两位客卿,其实这个就是差距,和秦孝公重用商鞅,秦惠文王重用公孙衍的魄力相比,包括赵国在内的六国很少有秦国国君那样的魄力。
长平之战赵国有田单乐毅庞煖三大名将,赵孝成王为何一个都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