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天下永安的期盼
《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遗恨”:刘备与诸葛本是坚持“联吴抗魏”的,有先取魏再定天下的战略。可是刘备为了讲义气,替结拜兄弟关羽报仇,破坏了“联吴抗魏”的战略,轻率出兵,大败于猇亭,退守于白帝城,使蜀国元气大伤,后来诸葛亮六次伐魏无功,留下了不能统一天下,使天下永安的遗恨。
《诸葛庙》:“欻忆吟梁父,躬耕也未迟。”——“梁父”“梁父吟”(也作“梁甫吟”),诸葛亮在南阳时所作古辞,吟颂齐相晏婴“二桃杀三士”的大智大勇。“躬耕”,诸葛亮离开茅庐时,嘱咐其弟曰:“吾受刘皇叔三顾之恩,不容不出。汝可躬耕于此,勿得荒芜田亩。待我功成之日,即当归隐。”(罗贯中《三国演义》)——诸葛亮出山是为了治国平邦安天下,还想着功成之日回家过吟诗躬耕的田园生活。
杜甫要积极入世,除弊匡时,期盼着国家安定,人民生活太平,然而朝廷离夔州太远,自己的官位太低(只是一个虚位的工部检校),生命的时限也所剩不多,“多惭病无力,骑马入青苔”(《上白帝城二首》),“心虽在朝谒,力与愿矛盾”。(《赠郑十八贲》)。然而杜甫毕竟是一个思想觉悟高的人,他终于明白他手中最有力的武器是诗歌,因为他的诗歌能表现自己的崇高思想品质,张扬强烈的政治期待;他的诗歌忧国忧民,伸张正义的情操受到世人敬重;他的诗歌能反映现实,警醒唐王朝息兵爱民和谐社会;他的诗歌能激励人心,鼓动官员忠君爱国做道德的风范。
因此,杜甫在白帝城写的《八阵图》具有强烈的政治期待就显而易见了。“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杜甫是多么希望自己像诸葛亮一样成为贤才,得到朝廷的重用,为国为民分忧,多么希望自己如孔明自由地施展才能,报效国家,最好也能功成名就;“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诸葛亮的雄心壮志如“江流”,天下大势如“顽石”,诸葛亮有前后《出师表》,六出祁山,却不能完成统一大业,自然有遗恨。而杜甫“穷年忧黎元”“济世肯杀身”“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是说自己有理想,有才能,有期待却不被理解,久久得不到朝廷的任用,国破家亡,君不君,臣不臣,“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谁是“江流”,谁是“顽石”,就不难而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