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简子曾做过一梦,梦醒发生日食,所以请来史墨占卜。史墨说:“六年及此月也,吴其入郢乎!终亦弗克。入郢,必以庚辰,日月在辰尾。庚午之日,日始有谪。火胜金,故弗克。”这段话预言楚国无法抵抗吴国的进攻,而且推测吴国即将入侵郢都。
此乃“天相”。
另一边,自吴王阖闾即位后,吴人不断侵楚,吴王阖闾在伍子胥的建议下,在作战中基本都是到达楚国边境之后,等到楚军来救,然后就打道回府——“吴师还”,他们并不和楚国正面作战。不仅如此,吴王阖闾还讨伐了越国,借此稳定了自己的后方,其后开始积极谋划破楚。
此乃“人事”。
由此可见,楚强吴弱的局面,马上就要发生改变了。
《东周列国·春秋篇》吴王阖闾剧照
鲁定公二年,吴国在豫章击败楚国军队,楚国国势愈发衰弱,接下来,吴楚之间即将开启一场大型战争,即“柏举之战”。
这一战,是吴国以少胜多、以小胜大、并入郢都的一次重大记录。楚昭王在此战中奔逃,甚至楚国因此而迁都,形成了春秋时期相当大的剧变。
这一战的起因,与楚国囊瓦和蔡国有关。楚国令尹囊瓦,不顾国家,自私自利,他个人的贪欲,害得楚国的盟友变成了敌军。
蔡昭侯有两块美玉、两件皮裘,他将玉和皮各一献给楚昭王,另外一套自己穿戴在身上。令尹囊瓦见猎心喜,他身为子囊之孙,并没有其祖父尽忠职守的心态,反而一心为私利。囊瓦要挟蔡昭侯赠玉不成,便把蔡昭侯拘禁了三年。后因囊瓦欲壑难填,得唐国良马不成,又把唐成公囚禁了三年。
正因如此,囊瓦得罪了蔡、唐两国。楚昭王少年即位,他所有的贡品,令尹囊瓦自己也要一份,可见其不臣之心。蔡侯、唐侯也看出楚国腐败、君王弱小、令尹不可靠,他们决心不再朝楚。
《东周列国·春秋篇》楚国战车剧照
从蔡侯死而无悔,有仇必报的决心,能够看出囊瓦的行动,确实羞辱并激怒了蔡国。正因蔡国与楚国有此不共戴天之仇,他们才请求晋国帮忙,并把自己的儿子和执政大臣的儿子送到晋国去当人质。
针对蔡国的求救之举,晋国随即召集诸侯开启了“召陵之盟”,号召诸侯结盟准备共同对付楚国。出人意料的是,晋国也要向蔡国讨取贿赂。我们都知道,正因为蔡国拒绝了楚国令尹囊瓦,而导致蔡君留楚三年,但蔡国真是硬骨头,这一次他们也没有答应晋国的要求。
晋国荀寅没有捞到好处,就向范献子提出提议——不要进攻楚国。由此可见,荀寅、士鞅和囊瓦并无不同,他们都是一丘之貉,晋国的贪婪与楚国真是一样的,可怜的蔡国此刻毫无办法。荀寅提出了三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说明为何此时不能讨伐楚国:
第一、诸侯有二心,晋国还处于危险中。因为中山国还没有平服,所以此时并不是好时机。中山国即鲜虞——“鲜虞,白狄别种之国”。加之此时晋国国内洪水灾害刚刚退去,疟疾四起,对于晋国来说,不如专心治理内政和对付鲜虞国。
第二、第二次弭兵之会时,晋国“中军将”赵武、楚国令尹屈建和鲁、蔡、卫、陈、郑、许、曹等国的执政大臣,在宋国的西门外结盟休战。自此晋、楚两国之间,在其后的四十年内没有发生直接的军事冲突。荀寅认为如果晋国抛弃盟约,就会招来怨恨。此举对楚国没有影响,完全是晋国失信,不如辞谢蔡国。
第三、“湛阪之战”晋国侵略到楚国的方城外,到现在还不能在楚国得志,出兵只是白费力气而已。
总而言之,在“召陵之盟”中晋国身为盟主,却毫无作为,他们坐视蔡国受楚国欺凌,再加上晋国内部腐败,缺乏团结心,荀寅等人还要对蔡国落井下石,因此造成了诸侯的不满,他们都认为晋国已经失信,不配受到拥戴。
诸侯会盟
可怜的蔡国已经送出了人质,晋国和诸侯们却最终决定不伐楚,蔡国委屈得不得了,只能另请高明了。